2014年6月4日夜,泉州华侨职校的老师们围绕着“如何让课堂接地气”这一话题,在学校教师群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 面对着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对教材无爱,在课堂无心;上课看手机,下课玩游戏等教育困境,每一名中职教师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么应该如何在这个无论是科技还是思维都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把住学生兴趣的脉搏,引导学生重新将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呢?在这次教研圆桌系列活动中,五六十位老师针对“教材接地气“、”课堂接地气“、”教学理念接地气“等话题各自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老师们普遍认为,中职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它更讲究专业性和实用性,更应该大胆创新和尝试。要接地气首先就要善于打通不同专业、学科的界限,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的联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只有如此才能让中职课堂变得更开放,更人性,更有吸引力。不少老师在讨论中都提出了富有真知灼见的策略,例如应该让每位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编选教材,而不是一味的遵守和追赶教学进度;例如某些课程可以在课堂之前就先让学生去企业和实训基地体验一番,遇到难题了再带着问题进课堂寻找理论支撑;例如要改变学生,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我若盛开,清风自来……这些精彩的发言都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和赞赏。也有一些话题老师们则是意见相左,比如在学生玩手机的问题上,有的老师认为应该手段强硬一点,实现无手机课堂;但有的老师则认为学生使用手机的趋势已经难以改变,课堂上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手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教学,如可以让学生用手机进行新闻播报,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查资料,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体现了老师们对教育现状的积极反思和实践。 一个多小时“很接地气“的讨论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留给老师们的思考和启发却很多,需要去实践,去创新的空间也很大。”课堂接地气“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老师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