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刘佳妮:“糖糖”男子汉的老手艺藏身于五店市中的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15年7月30日  来源:  阅读15745次

    走入晋江闽南文化区五店市,当我们正沉浸在古色古香的闽南建筑之中,突然发现前方有个被满满人群包围的摊位,靠近一看,原来是古早人的共同儿时回忆——糖画。
 五店市中的画糖工艺
    糖画是发源于四川的传统民工技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制作的材料很简单,仅需一根汤勺、混合的白糖及砂糖、一片铝板和锅子便可开始。然而,制作过程却非常考验师傅的手工。要灵活的运用手腕,或拉、或勾、或顿、或放,将融化的汤汁撒在铝板上,勾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或神兽的图样。最后,黏上竹签,以小铲刀铲起,趁糖受潮前放入夹链袋即可。
 转角遇上画糖师傅——敏海平

     惟妙惟肖的糖画更有个吸引小孩子的贩卖方式,在摊位上有一个转盘,上面刻有十二等分,每一个等分代表一个生肖,当指针转到对应的生肖时,画糖师便会现场制作出该生肖图案的糖画;除此之外,客人也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图案,像是比较复杂且精美的龙、凤,甚至3D糖画等新创的图样等等。
  谈何容易的文化传承
  看着师傅巧妙的手法,我们忍不住向师傅请教关于他与糖画的故事。师傅名为敏海平,祖传的糖画手艺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学习,他提到:“这门技艺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只能教一些基本功夫,还是要靠个人好好不断地练习精进,才能够提升自己的糖画技术。”因此,就算师傅已经从事画糖专业多年,仍会游走各地,向其他师傅拜师学艺,并能不耻下问地向年轻的画糖师讨教一番。有时,他也和吹糖等其他民俗工艺的伙伴交换心得,持续在传统民俗工艺的领域上耕耘,将艺术的精华彼此融合、向上提升。
  画糖的技艺要靠大量的经验积累,再加上时代的快速变迁,使得糖画在传承上自然会面临到不少挑战。师傅在谈话中向我们透露,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其实都不愿接下糖画的衣钵,不过仍有不少感兴趣的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当我们问及是否曾经遭遇挫折时,师傅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他笑着跟我们说:“我刚从公园转移到这个地方摆摊时,一时还无法适应太多的人群围观。刚下手时,手就会像这样抖啊抖啊地抖个不停。记得还有顾客跟我说“师傅啊!别急!”听到这话,我怎么能不急,结果手抖得更加厉害,哈哈!但只要时间一久,平静下来加上习惯之后,就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观众。”
    通过跟敏师傅的谈话,我们能够感受到师傅对糖画的热爱,更让我们明白,糖画不只是一种技艺,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一种记忆的传承。然而,传统的民俗工艺要如何保存?政府又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传统工艺普遍面临着价值传承的障碍,随着时代变迁,人们不一定能够理解其存在的意义与精神,导致这些工艺逐渐没落,越来越少人能够给予直接的支持。过往,师傅能够靠技艺维生,并受人尊重;但在现在,却可能需要有政府的补贴才能勉强贴补家用。新一代人们或许必须思考,该如何透过创新的营销方式来重新包装传统工艺。透过年轻人的力量,期待未来能让传统工艺以新的样貌浴火重生,不仅保存工艺,更保障这些师傅们的生活,让这份传统文化能够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