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丝“新”在哪里?“
二十一世纪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既希望结合传统海丝“融合、多元”的文化气度,也希望泉州的传统海洋贸易产业能够有所创新,发展经济产业的同时也吸引泉州人才的回流。
位于海上丝路起点的泉州,自古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刺激,是个文化底蕴非常深的海洋城市。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产业渐渐没落。于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政策,希望藉由不同的策略或手法试图振兴传统产业,并赋予新生命。泉州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黄俊荣先生也表示:“‘新’的概念在于现在可以以各种全新的载体,不只传递物质也传递泉州的文化、海丝精神,让泉州在今日也可以成为丝路上的重点城市。”而要同时传递精神与物质,文化创意产业似乎是泉州市政府给出的最佳答案。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便是泉州力图转型的一个例子。现在任职于该园区企划部的陈晔萌表示:“新丝路的这个概念,就是希望结合传统与创意。期望藉由这些新的产业能够吸引人才回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围绕闽南文化,带动整个泉州的经济发展。”
但是文化创意产业是谁的文化?谁的创意?谁的产业呢?
源和1916创产园区,与泉州市民生活的街区只隔了一道短短的石桥的距离。打着“以艺术的名义复兴城市文化”的口号,但园内却很少见到当地居民。这座桥,原本是希望能够搭起市民与文创产业的媒介,但却只让鸿沟越来越深。与市民脱节的文化创意产业,能说是成功的转型吗?园区内的文创商家,例如越界咖啡花园或是品味音乐餐厅等等,这些精致的产业,标榜的文化是掏得出钱的中产阶级文化?抑或是泉州的庶民文化?而这两者之间孰轻孰重?现在泉州市政府发展的的文创产业让民众“无感”。因为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他们的生活、传统无关。但一个让民众无感的文创产业该如何发展下去呢?
对比台湾的台南,为复兴并传承原本的手工榻榻米产业,一支名为“热情海产粥”的学生团队,利用群众募资平台集资flyingV集资,亲自花了一年以上的时间学习并了解榻榻米的制造过程,尽力将成为黄昏产业的榻榻米工业与台南市民的生活结合,将榻榻米做成了各种具实用性的生活用品,诸如长夹、杯垫,以及招牌商品相机包等,以创新的方式融合文化与市民生活。藉由社会共同资助的力量,从民间由下而上一起保存台湾社会对于榻榻米的记忆。
台南于日据时期,建造了许多和式风格的房舍。每间屋子都会用到大量的榻榻米。泉兴榻榻米就是是台南新美街的在地老店。由于老板手做每一块榻榻米,匠心独具,这里的榻榻米特别受欢迎。第三代业主接班人李宗勋坚持手做的,才会让人回味。现在“泉兴榻榻米”已经成为了台南的在地地标,热情海产粥团队也将在未来拍摄榻榻米纪录片,希望藉由行动让更多人实地走进台南的榻榻米工业,感受台南的历史文化。”
而在文化与台湾相似度相当高的闽南文化中,泉州的歌仔戏别具特色。政府若是能够拟定相关政策让其脱离仅是礼品店里周边商品的格局,跃升为真正结合市民生活的精致艺术,将会是泉州市文创产业的一大跃进。因为一个成功的产业转型,应该深入的结合市民的生活与传统工业及文化,创意的发想使其得以传承、创新。
但要利用创意的发想,在现今中国确有其困难之处。“创意”理当指让人们的思想拥有无限制的想象。但中国体制下诸多的条条框框与“潜规则”,让创意难以尽情发挥。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之下要求传统产业去延伸思路,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在压抑下要求产业成长,却又不得随意求新求变,传统产业只好朝一个方向发展:业务内容扩充。
而现在泉州的产业不是比谁做的精致,谁做得好,而是谁做得多。闽南人“爱拚敢赢”的个性,竟成了这种虚假的创意产业空壳的助力。一味的发展产业,促进产值却又让“文化”和“创意”显得只是一种空虚的包装。
“现在泉州充满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新泉州人从海外嗅到商机回来了,但他们不懂泉州。”35岁的吴姓泉州居民表示。希望文化创意产业不只是高官们附庸风雅的空壳子,就必须让产业深入城市文化连结。
泉州身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文化自是相当丰富。但如何发想,如何使创意的内容更不受限制,不只考验泉州的政府如何鼓励创新政策,也考验市民对于新泉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感受是否深刻、会不会买单了。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