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数遭遇苦难的同胞们需要及时的医疗救助。“到灾区去!”泉州市医疗救援、卫生监督、消杀防疫等数支专业医疗队的青年医护人员,带着700多万泉州人民的关切之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5月15日上午9时,一支由9名医生、5名护士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带着满满两车药品、设备,率先奔赴四川灾区。在川期间,医护人员每天都在与死神争夺时间,为受灾同胞的生命而努力。5月18日凌晨1时许,四川省江油市发生6级余震,成都震感强烈,队员们仍坚守在手术台上施行手术。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当于县级医院,医疗条件有限,当时从灾区送来了300多位伤员,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泉州医疗人员刚放下行李就开始工作。所有青年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地进行手术,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准备,一直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大家心里就一个想法,尽量多做几台手术,多救几名伤员。”在灾区期间,医疗队共救治病人达1596人次。其中手术做了185人次,救治危重病人49人。长时间紧张工作,生活没规律,不少队员都病倒了,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在一线。郑锦红将病人护送到山东后,回来就发烧。由于做手术大量出汗,没空喝水,黄进福肾结石发作,肾绞痛疼得他在地上打滚。陈小莉晕机,一路上硬撑着把病人转运到广州,刚下返程的飞机就开始呕吐。 防疫队的青年队员们克服了余震、狗患、蛇患、蚊虫、山体滑坡等不利因素,完成了重点区域共23.22万平方米的消杀灭工作,包括214个安置点和2993口水井。卫生监督队工作覆盖汶川县6个村、34个灾民安置点,监测供水人口10700人。 “在群众眼里,我们就是生的希望;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我们的名字叫‘白衣战士’。 ” 抗震救灾英模刁冬梅说。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各专业医疗队克服艰难险阻,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泉州人民心系灾区同胞的大爱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