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探索共青团工作新模式
    2009年1月5日    来源:泉州共青团
 【字体: 关闭】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2008)

  编者按:近年来,共青团泉州市委在市委的领导和团省委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团十六大和省、市委全委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先行区、青年当先行”为主题,围绕我市“两个先行区”建设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基层团建创新、对台青少年交流、青少年社会事务、少先队、志愿服务介入社会应急救助、希望工程转型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共青团前列,抗震救灾、组织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志愿者行动、扶贫帮困、助老助残、青年文化、就业创业行动、城市文明建设等许多工作取得新成效,得到团中央、团省委的充分肯定,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发展。从本期起,本报将从“坚持正确导向,青少年思想建设有新进展”、“坚持合作协同,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有新作为”、“坚持以青年为本,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有新举措”、“坚持改革创新,团的自身建设有新进展”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的一些工作进行小结,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回顾。

坚持正确导向
青少年思想建设有新进展
  进一步强化团员青年理论武装。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把全市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安排部署上来。团十六大闭幕后,我市迅速召开团市委十五届二次全委会,第一时间向全市各级团干准确、全面传达了大会主要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和市委“海西应先行,泉州走前列”主题,结合全市团的工作实际,提出以“建设先行区、青年当先行”为实践主题,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时开展了专题学习调研和主题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市团员青年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以培育侨乡“四有”新人为目标,利用“五四”、国庆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为契机,开展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日”、“我与祖国共奋进”、“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感受、感恩、感动”青少年主题征文、“杰出青年事迹报告团”巡回演讲等,不断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实践教育的内涵和形式。学校团队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少先队工作者陈为藩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
  重点介绍:2006年至2008年,团市委连续三年联合市委宣传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市教育局等部门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泉州市青少年庆国庆升国旗大型观礼暨“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成人宣誓仪式,团市委、与武警支队共同组建泉州五四国旗护卫队,他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乐曲中,迈着威武矫健的步伐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护送到国旗台前,在数千人庄严肃穆的注视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将国旗升上旗杆顶端。
坚持合作协同
服务党政工作大局有新作为

  圆满完成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不断深化“微笑泉州、志愿农运”主题系列活动,培训和组织了5000多名赛会志愿者、7000多名城市志愿者,胜利完成了“农运会倒计时100天、全国联络员会议和三项提前赛、开闭幕式和主赛事阶段”志愿服务工作。
  重点介绍:团市委积极主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农运会筹委会,市筹委会志愿者部未成立之时,就提前介入,以实际行动走在农运会筹备工作的最前列。2006年底开始酝酿制定“第六届全国农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紧接着,团市委组织开展为农运会“交一次特殊团费、尽一份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各级团、队、青年组织和各界群众以各种形式率先支持农运,带动和影响了其后全市更大规模的社会各界捐助支持农运的热潮。2007年“五四”期间,以“微笑泉州、志愿农运”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活动启动,并举行“志愿泉州迎农运”火炬环城接力传递,在全市燃起了迎接农运、奉献农运的第一把火;邀请有“东方神鹿”之称的奥运冠军王军霞来泉举办“志愿农运、一起奥运”主题活动,进一步在全市营造传播体育文化和志愿精神的热烈氛围;发起“绿色农运、青春家园”、“弘扬南少林雄风、根植大泉州精神”青年林捐植活动,数千名市民踏青植树,用双手绿化美化名城;此外还开展了“少开一天车”劝导行动、文明交通“十项承诺”倡议、城市志愿者文明宣传流动督导等,在志愿者的倡导下,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农运会筹备工作。2008年5月,团市委机关暂时搬出市委大院,进驻农运第一线组织指挥志愿者行动……在招募志愿者的同时,团市委领导未雨绸缪、细密运作,科学合理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并重点对志愿服务的定位、特色、服务项目的覆盖以及服务大型赛事可能出现的需求进行反复推敲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形成了“志愿者部指挥中心→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项目大队→服务小组→志愿者”的指挥体系,“分级分类”、“骨干培训与普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和“阵地化服务、陪同式服务、特色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期间,通过开通12355志愿服务热线和建立一个现场指挥平台、设立500个志愿者服务站、选派对应省籍志愿者“服务大使”服务各省代表团、组织赛场志愿者动感啦啦舞操展示以及呈送“微笑卡”传递微笑服务、向社会和志愿者发放“微笑圈”等6项特色服务项目,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志愿者收到感谢信326封、“微笑卡”赠言近2000张等,充分展示了“活力泉州、志愿中国、人文农运”的城市底蕴“和谐泉州”的城市形象。“高水平、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得到市委、市政府、省、市筹委会领导及参加农运会的各位嘉宾、运动员、裁判员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充分展示了侨乡青年一代的良好形象。
  积极投身救灾工作。2008年年初,我国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团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救灾工作,组织青年突击队到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切实帮助灾区群众抗击雪灾、恢复生产。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积极联合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援助手足同胞、重建美好家园”、“泉州小海豚在行动”、“同一个六一泉州小天使捐助灾区在行动”、“泉州市希望工程援建灾区希望小学及1+1助养行动”等赈灾募捐主题系列活动。组织编发《泉州合力之青春集结号——泉州市各界青年抗震救灾大型纪实画册》,并作为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读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肯定。我市的驻泉部队青年突击队、医疗卫生人员、对口援建队伍和志愿者,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赴灾区抗震救灾,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积极投身救灾工作,在抗灾过程中展示了形象,突出了作用。团市委书记颜志煌获“全国抗震救灾工作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重点介绍:2008年5月18日,由市委书记徐钢亲自题名的赈灾募捐邮封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发行义卖,市委副书记黄少萍,市委副书记、秘书长吴汉民等领导先后到赈灾募捐封发行现场看望义卖志愿者,市政府副市长林伯前出席了募捐封发行仪式,经过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历时一个月,圆满完成发行赈灾捐资封30万枚、筹集赈灾款300万的募捐计划。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国家邮政总局、中国集邮总公司的肯定。
  引领各界青年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开展“泉州青年五四奖章·改革开放30周年青年创业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举办“舞动2008·泉州青年群英会”,召开泉州市青企协、青商会会长办公会等,激励、引领我市青年企业家和各界青年勇于创新、创业、创造,在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中率先作为、建功成才。着力推进青年突击队的规范化建设,深化“青春奉献在海西、重点工程立新功”活动,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涌现出29支市级青年突击队,52名市级优秀青年突击队员。深入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家园清洁青年行动”,举办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和技能素质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创业成才、增收致富。围绕市委在“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中先行先试的工作部署,成功举办“2008两岸少年联欢节·欢乐泉州行”、2008两岸青年音乐家“海西风华·青春泉州”新年音乐会及第二届“阳光海峡少年”夏令营,进一步推动了泉台青少年交流合作。
  重点介绍::2007年8月21日,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行活动在泉州西湖畔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广场启动,2500余名两岸青年欢聚一堂,共舞盛世。团市委精心组织、周密谋划,组织开展了活动启动仪式、和谐中华鼎揭彩、大型民俗文化广场展演、两岸青年书画联展、名人交流互动、两岸青年联谊交流、制作心愿墙等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亮点频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尔肯江·吐拉洪,省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陈烨等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