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泉预青办〔2011〕2号
━━━━━━━━━━━━━━ ★ ━━━━━━━━━━━━━
转发团省委关于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
相关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团省委《关于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相关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闽预青办〔2011〕4号)转发给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1、及时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工作。请各县(区、市)预青办依文件要求将辖区乡镇(街道)的统计数量(见闽预青办〔2011〕4号文附件1)汇总后填报调查数据(见闽预青办〔2011〕4号文附件2),并收集好乡镇(街道)统计报表(一式2份)于6月16日下午4:00前统一报送至市预青办。
2、认真组织社会闲散青少年问卷调查工作。请各县(区、市)预青办认真组织好辖区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问卷访谈(见闽预青办〔2011〕4号文附件4),问卷访谈的数量为每县(区、市)60份。《调查问卷》于6月22日下午4:00前报送至市预青办。
3、客观分析本地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工作现状。为客观了解各地在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帮助工作的现状和成效,要求各县(区、市)预青办开展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工作的总结,总结要严格按照提纲的要求(见闽预青办〔2011〕4号文附件5)进行撰写,总结篇幅控制在1500个字以内,请于6月1日前上报至市预青办。(联系人:俞英,电话:22199721,传真:22283406,邮箱:qz22199721@163.com,地址:团市委宣传部,邮编:362000)
附件:《关于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相关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闽预青办〔2011〕4号)
泉州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
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25日
附件:
福建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闽预青办〔2011〕4号
━━━━━━━━━━━━━━ ★ ━━━━━━━━━━━━━
关于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相关工作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预青办、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省委和中央综治委预青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要求,促进各地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数据汇总机制,推动年内我省发布以社会闲散青少年为重点的《青少年成长白皮书》。经省预青办研究决定,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相关工作专项行动,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工作安排
1、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根据去年调查经验,进一步摸清我省6周岁以上(含)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本次排查摸底建立从乡镇(街道)逐级上报汇总机制。乡镇(街道)将排查摸底的调查数据填报至附件1;各县(区)将辖区乡镇(街道)的统计数量汇总后填报至附件2,并收集好乡镇(街道)统计报表统一报送至设区市预青办;设区市预青办汇总后填报附件3,并将原始资料(包括附件1和附件2)于6月20日前上报至省预青办。
2、为进一步分析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重点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各项教育、管理、服务措施的落实,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各设区市预青办组织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问卷访谈(附件4),问卷访谈的数量为每县(区)60份。《调查问卷》于6月24日前上报至团省委权益部。
3、为客观了解各地在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帮助工作的现状和成效,要求各设区市预青办、县(区)预青办开展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工作的总结,总结要严格按照提纲的要求(附件5)进行撰写,县(区)预青办总结篇幅控制在1500个字以内,设区市预青办总结篇幅控制在2500个字以内,以上总结经各设区市预青办汇总后于6月8日前上报至省预青办。
二、工作要求
1、各级预青办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确保数据和问卷调查的客观真实,按照通知的时间要求及时上报。省预青办将组织力量对各地汇报的数据进行核查,对于工作不力,数据失实的预青办将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
2、设区市预青办要加强对基层开展专项行动的监督检查,建立工作责任制,防止搞形式主义。各级预青办要针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努力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把开展专项行动的过程作为了解情况、把握规律、推动工作的过程。
3、各级预青办收到通知后要根据要求及时传达文件精神,并依据要求及时下发文件,指导基层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工作,确保专项行动的顺利完成。
联系人:
福建省团校
郭汉城 0591-83509572;
林雪红 0591-83509512
团省委权益部
杨荣章 0591-87555146;
占琼英 0591-87555146
电子邮箱:fjtswqyb@163.com
附件:
1. 福建省乡镇(街道)社会闲散青少年排查摸底统计报表
2. 福建省县(区)社会闲散青少年排查摸底统计报表
3. 福建省设区市社会闲散青少年排查摸底统计报表
4. 福建省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5. 闲散青少年工作总结提纲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
主题词:开展 闲散青少年 工作 专项行动 通知 |
抄 送: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综治办,省领导袁锦贵同志。 |
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印发 |
附件4:
福建省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青少年朋友:
您好!感谢您参加福建省综治委预防办组织的“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调查不记姓名,对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格保密。希望您提供对每个问题的真实想法,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上填在“___”的地方。
感谢您对调查工作的支持!
福建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______市______县(区或镇)
调查时间:2011年___月___日
1. 您的性别是___。(1)男(2)女
2. 您的周岁年龄:___,您离开学校的年龄:___。
3. 您的户籍性质:___。(1)农业户(2)非农业户(城镇)
4. 您的文化程度是___。(1)初中及以下(2)高中(3)大专(4)本科及以上
5. 您的婚姻状况是___。(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异
6. 您的政治面貌是___。(1)中共党员(2)共青团(3)群众(4)民主党派
7. 您父亲的文化程度___,您母亲的文化程度___。
(1) 小学或以下(2)初中(3)高中(4)中专、技校、职校(5)大专(6)本科及以上
8. 您和您父亲的关系___,您和您母亲的关系状况___。
(1)非常好(2)良好(3)一般(4)很差
9. 您的父母及家庭关系属于下列哪种?
(1)完整和谐(2)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经常吵架(3)父母分居(4)单亲家庭(5)重组家庭(6)父母双亡(7)父母有残疾
10. 您家庭的月收入___。
(1)2000元以下(2)2001元-4000元(3)4001元-8000元(4)8000元以上
11. 您的父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您的母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
(1)有(2)没有
12. 您父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您母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
(1)尊重我,比较民主(2)什么都管,比较专制(3)随我自己,比较放任(4)任我自然发展,从不干涉
13. 您父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您母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
(1)讲道理(2)分析我的优缺点(3)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4)树立身边的榜样(5)拿我与别人比(6)数落我(7)骂我(8)打我
14. 您父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您母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可多选)
(1) 思想品德(2)学习工作(3)健康状况(4)交友情况(5)心理状况(6)其它
15. 您对您父母的希望___。(可多选)
(1) 多与我沟通(2)尊重我(3)辅导我学习(4)满足我的物质需求(5)减轻我的压力(6)能帮我找到好工作(7)多花点时间陪我(8)其它
16. 您目前和谁生活在一起?___
(1) 独立成家(2)成家后和父母住在一起(3)未成家与父母住在一起(4)未成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5)未成家自己生活(6)朋友(5)其它(请写明)
17. 您认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___。(可多选)
(1) 诚实(2)善良(3)心理素质好(4)综合素质高(5)身体好(6)人缘好(7)其它(请写明)
18. 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正面影响的是___。(可多选)
(1) 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19. 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最大不良影响的人是___。(可多选)
(1) 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20. 您觉得您的父母给您提供了什么?(可多选)
(1) 物质条件(2)人生指引(3)亲情关爱(4)丰富的知识(5)痛苦的经历(6)其它(请写明)
21. 您最愿意和___的人交朋友。(可多选)
(1) 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2)品行好(3)讲义气(4)有钱的(5)大方(6)其它(请写明)
22. 您平时来往密切的人是___。(可多选)
(1) 未读书也没就业的同学或同事(2)在读书的同学(3)有工作的同学或同事(4)社会上的朋友(5)恋人(6)老乡(7)亲戚(8)没有朋友(9)其它(请写明)
23. 您交往的朋友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吗?___
(1) 有(2)没有(3)不清楚
24. 您平均每天在家中的时间___。
(1) 4小时以下(2)4小时-8小时(3)8小时-12小时(4)12小时-16小时(5)16小时以上
25. 您在家主要做什么?___(可多选)
(1) 看书(2)看电视(3)上网(4)做家务(5)睡觉(6)和朋友一起玩扑克、麻将等(7)其它(请写明)
26.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看新闻(2)获取知识(3)玩游戏(4)聊天(5)看一般的电影、电视(6)看黄色电影、电视(7)其它(请写明)
27. 您的生活费用及零花钱的主要来源___。(可多选)
(1) 父母给(2)上班(3)朋友给(4)卖游戏币、游戏装备(5)帮社会上的朋友做事(6)盗窃、抢劫等违法所得(7)其它(请写明)
28. 您每月的零花钱数额大约是___。
(1) 300元以下(2)300元-600元(3)600元-1000元(4)1000元以上
29. 您的零花钱用途是___。(可多选)
(1) 烟酒(2)服装饰品(3)朋友给(4)请客吃饭(5)休闲娱乐(6)继续学习的费用(7)上网费(8)网络游戏点卡(9)其它
30. 您经常去的休闲场所是___。(可多选)
(1) 网吧(2)图书馆(3)游戏厅(4)KTV(5)迪吧(6)溜冰场(7)商场(6)其它
31. 您没有继续上学的原因是___。
(1) 经济困难,上不起学(2)学不进去(3)觉得读书没用(4)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开除或退学(5)不想念书(6)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玩(7)父母不让上学(8)想早点打工挣钱(9)学校老师嫌弃,不想呆在学校(10)其它(请写明)
32. 在校期间您是否经常旷课或逃课? ___
(1)有,偶尔(2)有,经常(3)没有
33. 旷课或逃课后经常___. (可多选)
(1) 回家睡觉(2)看电影、录象(3)去网吧、游戏厅或娱乐场所(4)和社会上的朋友混(5)无所事事
34. 您在校期间和同学的关系如何? ___
(1) 比较好,和大部分同学关系融洽(2)一般,只和少数同学交往(3)很差,几乎没有和同学交往
35. 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开设法制课堂___,您对这种课程的看法___。
(1) 有(2)没有(3)走走形式,没什么用(4)很有用,知法才能守法(5)无所谓开不开
36. 在校期间您受到老师表扬的情况___,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___。
(1) 经常(2)偶尔(3)从来没有
37. 您怎么评价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可多选)
(1) 浪费时间(2)学到很多知识(3)给我人生指引(4)痛苦的经历(5)愉快的校园生活
38. 您觉得您现在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___(可多选)
(1)经济支持(2)心理疏导(3)就业扶持(4)权益保护(5)学习辅导(6)社会融入(7)不需要帮助(8)其它(请写明)
39. 您觉得谁最能给您帮助?___(可多选)
(1) 好朋友(2)父母(3)学校教师(4)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5)亲戚(6)慈善机构、法律援助等社会组织(7)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8)党政部门(9)其它
40. 您觉得您的性格特点是___。(可多选)
(1)乐观(2)讲义气(3)温和(4)敢作敢为(5)偏执(6)暴躁(7)内向
41. 当您受到别人挖苦和讽刺时会___。
(1)不与理睬(2)会很生气, 破口大骂(3)拳打脚踢(4)觉得自己被瞧不起
42. 您的情绪经常是___。
(1)快乐(2)烦躁(3)恼怒(4)无聊(5)孤独(6)抑郁(7)悲伤(8)恐惧
43. 您最崇拜的人是___。
(1)明星(2)能挣大钱的人(3)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4)社会老大(5)父母(6)教师(7)敢作敢当的人(8)其它
44. 您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取决于___。(可多选)
(1)努力(2)运气(3)机会(4)家庭条件(5)别人的帮助(6)其它
45. 您觉得最大的幸福是___。(可多选)
(1)温暖的家(2)知心朋友(3)健康的身体(4)自由自在(5)快乐(6)帮助他人做善事(7)其它
46. 您最了解自己的哪些权益?___(可多选)
(1) 生存健康权(2)发展权(3)受教育权(4)劳动就业权(5)受保护权(6)公共参与权(7)社会保障权(8)婚姻家庭权(9)其它
47. 您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是___。(可多选)
(1) 学校(2)家庭(3)社区(4)电视广播(5)网络(6)其它
48. 您遭受过哪类侵害?___(可多选)
(1)没有遭遇过(2)打架斗殴造成的身体伤害(3)家庭暴力(4)肖像与名誉侵犯(5)敲诈勒索(6)限制人身自由(7)其它
49. 您对现有的维权方式了解吗?___
(1)完全不了解(2)不很清楚(3)非常了解
50. 当您的权益受侵害时,您寻求谁的帮助?___(可多选)
(1) 学校和老师(2)家庭(3)司法机关(4)运用法律手段起诉(5)法律援助中心找律师支持(6)武力解决(7)暂时忍着
51. 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关心青少年?___
(1)关心(2)一般(3)不太关心(4)不了解
52. 您知道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组织你们参加活动吗?___
(1) 经常组织(2)偶尔组织(3)没有组织过(4)不清楚
53. 您社区(村或镇)举行过哪些活动?___。您参与过哪些社区(村或镇)活动?___(可多选)
(1) 经常参加(2)偶尔参加(3)从不参加
54. 您是否接受过社工的帮助?___
(1) 有(2)没有,但了解社工(3)没有,而且对社工不了解
55. 如果您接受过社工的帮助,您对他们的帮助满意吗?___
(1) 满意,对我的成长有积极作用(2)一般,可有可无(3)不满意,起不到实质效果
56. 您觉得您处于失学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自己不努力(2)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母(3)社会的不公平(4)朋友的影响(5)这只是暂时的,机会还没有到(6)其它(请写明)
57. 您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1) 满意(2)无所谓(3)不满意(4)不满意并且想改变
(以下部分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填写)
58. 离开学校后您是否有找到过工作?___
(1) 没有工作过(2)有过工作
59. 如果没有找到过工作,您觉得原因是___。
(1) 学历低(2)没有一技之长(3)没有工作经验(4)年龄太小(5)不想工作(6)不缺钱,没必要工作(7)其它
60. 如果您有过工作,您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1) 工作太辛苦(2)工资低(3)自身能力弱应付不了(4)不是我喜欢的工作(5)其它
61. 您选择职业工作的最低要求?(可多选)
(1)工作稳定(2)收入高(3)工作轻松(4)离家近(5)有地位、有权利(6)自己爱好(7)要体面(8)学历要求低(9)工作环境好
62. 选择职业工作时,最低多少的工作月薪您能接受?
(1)800元以下(2)800元-1200元(3)1200元-1600元(4)1600元-2000元(3)2000元-2500元(3)2500元-3000元(3)3000元以上
63. 您觉得是否有必要进行职业培训?___
(1)很有必要,能提高就业机会(2)可有可无,工作能力还是要在工作中去学(3)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
64. 您有接受过何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1)没有(2)有自费进行过职业培训(3)有接受过政府提供的免费的职业培训
65. 您是否在积极寻找就业?
(1)是,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2)是,正在考虑做生意或个体(3)暂时没有,想参加培训或学习(4)暂时没有,还有些事情要处理(5)没有,不工作也很好的
(以下部分为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填写)
1、您首次犯罪的周岁年龄:___
2、您因何罪受到处罚?___
(1)盗窃罪(2)抢劫罪(3)吸毒罪(4)贩毒罪(5)强奸罪(6)卖淫罪(7)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8)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死亡)
3、您犯罪时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1)在上小学(2)在上中学(3)上班(4)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5)在家务农(6)帮家里经营生意(7)帮社会上的朋友做事情
4、您的犯罪行为是否是团体性犯罪?___
(1)是(2)不是
5、您是否有吸毒的经历?___
(1)有(2)没有(3)曾经有过,现在没有
6、您违法犯罪最直接的原因是___。(可多选)
(1)一时冲动(2)出于好奇(3)朋友义气(4)愤怒(5)为了钱(6)好玩、刺激(7)其它
7、您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想什么?___
(1)一时冲动,什么也没有多想(2)不知道是违法犯罪,也不知道会受惩罚(3)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但是控制不住
8、您受过几次警方的处分?___
(1)一次(2)二次(3)三次(4)三次以上
9、您后悔自己当初的犯罪行为吗?___
(1)后悔(2)不后悔(3)无所谓(4)说不清楚
10、您犯罪后觉得对谁最愧疚?
(1)父母(2)学校教师(3)受害者(4)自己(5)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6)其它(7)没觉得愧疚
问卷结束,谢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