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团省委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统一部署,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和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成立十五周年来临之际,泉州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志愿服务伴我成长·心手相牵共享未来”为主题,以为农民工子女做好事、办实事为主线,在前期组织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学校结对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围绕“感受城市、平安自护、亲情交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等内容,开展“校园行、城市行、企业行、社区行”等结对体验活动,在全市掀起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高潮,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担当时代发展重任,推进社会和谐建设。 ——“ 心手相牵·平安自护”志愿服务关爱活动校园行。11月30日下午,青年志愿者来到丰泽区湖心小学开展校园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来自泉州消防支队的欧排长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向全校师生讲解了火灾的预防,以及火灾来临时,应如何报警、怎样疏散和逃生自救等知识。讲座结束后,全校师生现学现用——进行安全疏散演练,虽然只是演练,但是全校师生都非常认真对待,在整个模拟疏散逃生过程中,大家动作到位、秩序井然。演练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又安排学生们观看交通安全知识图片展。12月2日下午,团市委在鲤城区朝晖小学授牌成立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服务点,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学校部与朝晖小学签订了长期助学义教协议。活动现场,青年志愿者们与同学们一起欢乐地做互动游戏、分发礼品,并教授小朋友给父母写一封温馨的家书,促进家长与学生双方的良性沟通。团市委副书记龚志阳出席活动并致辞。 —— “心手相牵·感受城市”青年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城市行活动。11月30日,来自高速公路的青年志愿者牵手泉州市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的农民工子女,开展了“1+2”结对亲情陪伴,就近就便畅游城市。在锦绣庄,志愿者陪同24名小伙伴参观了地方艺术展,观看了琵琶弹唱、南音表演、惠女舞蹈和提线木偶等本土特色节目,让他们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精髓。在闽台缘博物馆,通过听取解说,观摩展品,让农民工子女感受“天圆地方”的建馆思想和“五缘六求”的闽台渊源,树立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的远大志向。青年志愿者们还为农民工子女送去精心准备、适合其年龄特点、健康有益的系列书籍,不少孩子一拿到书就坐下来阅读,霎是喜爱。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聊天交流,和他们交朋友,玩游戏,一起吃午餐。活动中,志愿者们倾听了小伙伴的诉说、心声和愿望,正确疏导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帮助他们保持阳光心态、培养健全人格。 ——“心手相牵·亲情交流”青年志愿服务关爱活动企业行活动。12月2日,来自非公企业的青年志愿服务队组织来泉务工人员子女代表,参观了企业生产基地。参加此次活动的40多名学生就读于开发区实验小学,父母均是特步公司历年来表现优秀的外来员工,他们在特步公司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了特步生产基地的多个生产车间,了解了鞋类产品的生产流程,亲身体验了父母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参观之后,来泉务工子女们纷纷用质朴的语言在留言板上表达了真挚的感情,“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是你们让我幸福”、“特步公司真好,希望它越来越好”、“这里的人都很好”、“我一定好好学习”……活动中,特步青年志愿者们还为来泉务工子女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并与他们合影留念、谈心交流,和来泉务工子女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上午。 ——“心手相牵·健康成长”青年志愿服务关爱外来工子女社区行活动。12月5日,团市委组织西城区域团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青少年事务中心来到丰泽区清源街道普明社区,举办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来自公安、教育、卫生等系统行业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在现场开展了社区安全、环境保护、义诊咨询、心理疏导、成长引导、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等多种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向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和社区儿童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带领他们做互动游戏,并指导孩子们利用废纸、废物制作工艺品,提高环保意识。团市委还以“心手相牵、健康成长”为主题,围绕“组织参观法制教育场所、专题法制宣传、平安社区创建、青年志愿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等五个方面的活动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2.4”全国第10个法制宣传日活动。11月27日,泉州市青少年事务中心丰泽社区工作站举办“心手相牵·健康成长”法律咨询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宣传活动。现场丰泽事务中心工作站组织法律咨询、青少年心理辅导等专家团队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宣传、青少年心理辅导等咨询服务;同时工作站还组织青年志愿者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家政、眼力保护、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群体提供各项咨询100余人次,共分发300余份宣传材料。 近年来,涉及农民工子女的生存、教育、健康、就业、社会参与、婚恋、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4月起,团中央号召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团市委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工作安排,成立项目办,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相应成立办公室,并将各县(区、市)团委项目办负责人、联络人名单(姓名、职务、办公电话、手机、邮箱、QQ号)收集汇总。团市委还按照按照“摸清情况、组建队伍、建立站点、结好对子、开展活动”的总体要求,突出“结对”可操作、易量化、重长期的特点和优势,将“结对”作为推进关爱行动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由全市各基层团组织,按照属地原则,通过走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等形式,摸清辖区内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服务需求,推出了自护教育、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爱心捐赠、法律维权、心理咨询、成长引导、应急救助、就业创业等10大项志愿服务项目,按照“基层团组织或青年志愿者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组织青年企业家、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青年社团、青年自组织与农民工子女广泛建立结对关系。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动员全市385个基层共青团、少先队和青年志愿者组织按照“农民工子弟学校+单位(或青年志愿者团队)”的模式,以“一对一”共建的方式,与全市385个农民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约11.3万名农民工子结对,截止目前,385家已全部录入到团中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据了解,今年五月份以来,团市委在企业团组织中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共青团关爱外来工女子志愿者行动,帮助来泉务工人员做好子女教育问题,帮助解决来泉就业者的后顾之忧,增进来泉青年对城市的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泉州建设的热情。六一期间,全市共有828名志愿者,7316名外来务工子女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并结成对子1774个。团市委开展了城市体验·我的城市我做主—泉州少年儿童“六一”城市大巡访活动,由外来工子女等少先队员们组成的巡访团,参与体验泉州城市的发展,并受到市委徐钢书记的亲切接见;启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应急救助联席会制度,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外来务工子女身患白血病的男童小磊送上节日礼物和2000元救助金,并与其共度六一;联合有关单位在开发区实验学校、惠群小学等地开展了共青团关爱来泉就业人员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并为优秀来泉就业人员子女代表赠送了学习用品、慰问金及学生保险;市青少年宫开展千人游园活动,全市数千名青少年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市青少年宫,欢度六一。9月14日,响应团中央关于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号召,积极支援闽西北洪灾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团市委向受灾严重的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团委捐赠了价值约25万元的衣物鞋服,用于帮助受灾困难户及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同日,泉州团市委还向惠安团县委、德化团县委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学习用品及青少年读物2000多本用于帮助农民工子女。10月12日建队节期间,在泉州市音乐厅开展泉州市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1周年文艺汇演暨“牵手好少年,欢乐共成长”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读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发动全市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和市直小学少先队员向结对共建学校捐赠课外书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积极营造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