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团市委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注重突出重点和特色,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以“四个坚持”为创先争优的活动重点,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团市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总要求,紧跟党建步伐,立足解决基层组织薄弱、工作困难,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一是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团建。贯彻团中央、团省委工作部署,团市委把加强非公企业团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大胆创新企业团组织发展模式和工作路径,通过设立非公企业团组织“代理书记”,加大“代理书记”的培训和指导,按照“企业青年组织—代理书记—企业团组织”的模式,加快企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速度。今年来12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立团工委,泉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累计建团3305家,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3233家,团市委已经完成省委要求的“在已建组织的非公企业100%建立团组织”的任务。二是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创新大区域团委组织模式,在市区设立东城区域、西城区域、南城区域、北城区域、中城区域五大区域团委,把原来分散在各单位的人财物和阵地资源统筹起来,活跃区域青年工作,提升组织活力。连续四年在全市深入开展“保持共青团先进性-泉州青年先锋行动”,按照“健全机构、规范制度、落实保障、活跃组织、带动有力”方针,在持续推行“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泉州市共青团城乡互动联动”的同时,深入推进“小康路上团旗红、青春建功新农村”校村(社区)团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全市2458个村、社区团支部与高校团支部结对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互动活跃。 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科学发展相结合。立足推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将侨乡青年“敢为天下先”、“爱拼敢赢”的优良传统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在推动泉州跨越发展和“大干150天,全面实施五大战役”中积极作为。开展“青春奉献在海西、重点工程立新功”主题竞赛、青年创业行动、青年岗位能手赛、创新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围绕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管理水平,团市委组织“海峡青商大会?品牌企业资本对接合作促进峰会”,邀请境内外45家知名证券、基金投融资机构和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以及50多名台湾青年企业家来泉,与泉州品牌企业对接,搭建推动泉州企业上市的融资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争当人民满意青年公务员(公职人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年活动,把共青团推动办事环境的改善落实到全市1180个青年文明号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办事环境。 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在服务青少年相结合。立足解决青少年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把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评价标准,关心青年需求,竭诚服务青年。一是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推动与全国万所职校“城校对接协作、青春创业泉州”行动,吸引全国各地职校青年学生到泉州就业,协助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深化实施YBC创业扶持计划,落实100万元创业基金到位,泉州工作站授牌升格为YBC泉州(试点)办公室,并在县(市、区)和高校成立了12个YBC服务站,努力构建YBC工作网络。成立泉州青年创业促进会,发展创业导师110位。大力发展创业见习辅导基地,新增基地22个,总数达204个,提供见习岗位3693个,通过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畅通工程”,组织2000名青年到基地实习见习。联合劳动、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组织培训青年农民工11702人,落实培训资金49.6万元,共为1383名农村青年发放小额贷款8473.3万,带动就业3795人。二是深入实施泉州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在全市建立17个青少年事务社区工作站,招募近50名专职社工驻站工作,有效地扩大覆盖面和工作实效。团市委每星期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服务,共帮扶青少年个案282件共700多人次。启动“青少年应急救助专项资金”,为身患脊椎侧弯畸形困难学生周志伟、重伤青年赖江华、身患左下肢肿瘤男童蒋林烨提供救助专项资金,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三是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两会”期间深入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收集与青少年相关的人大提案16件、政协议案20件,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开展了共青团关爱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志愿者行动、非公有制企业青年文化节、优秀来泉就业创业青年评选表彰活动和来泉务工青年、职业经理人等联谊交流活动等,为来泉务工青年工作、生活等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作风建设相结合。立足服务基层、多办实事,把推动作风转变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任务,注重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今年五四,团市委带头并要求基层团组织不举行纪念、表彰大会及大型集会等类似活动,把工作力量放在服务中心、服务一线青年,为泉州发展、为青少年成长多办实事好事。团市委把往年用于举办纪念活动的经费下拨给基层,引导和支持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过好一个团日、办好一件实事”。坚持团的机关干部挂钩联系基层的做法,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努力协调和推动人力、物力等有利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选派机关干部担任开发区团工委书记、驻县级团委工作,促进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有效突破的同时,增加机关团干部基层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力求通过基层实践促作风转变,树立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