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团市委四项措施深化“作风建设”助推“五大战役”
    2010年10月8日    来源:泉州共青团
 【字体: 关闭】 
      今年来,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作风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五大战役”部署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以“为泉州发展做实事、为青少年成长办好事”为主题,落实四项措施,组织引导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以务实精神和“办实事”的作为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服务全市“两个加快”、推动跨越发展。
  一是服务大局见行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五大战役”部署,持续深入开展“青春奉献在海西、重点工程立新功”主题竞赛活动,在重点项目全面组建青年突击队,带领青年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争当生力军和突击队。围绕推动企业上市、提升管理水平,组织“海峡青商大会·品牌企业资本对接合作促进峰会”,邀请台湾青商总会、台湾青年企业家交流协会、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金门青年商会等台湾青年社团50多名企业家实地考察台商投资区,与我市青年企业家开展资本、项目、产业对接合作;邀请境内外45家知名证券、基金投融资机构和企业管理服务机构高层人士来泉,与泉州品牌企业对接,搭建推动泉州企业上市的融资合作平台。以开展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年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争当人民满意青年公务员(公职人员)”主题实践活动,把共青团推动办事环境的改善落实到全市1180个青年文明号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为建设规范、简单、轻松的办事环境作贡献。
  二是创先争优重实效。团市委以全市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全市团组织和团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现阶段共青团创先争优要与全市“大干150天,全面实施五大战役”紧密结合起来,重在行动和取得实效,在助推“五大战役”上充分展示共青团先进性。一阶段来,各级团组织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开展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家园清洁行动、青年文化行动,在促进城市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上积极作为。在推动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针对青年成长的切身需求,广泛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行动、YBC创业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就业畅通工程。团市委落实青年创业扶持基金100万元,全市建立创业见习辅导基地129个,提供见习、就业岗位3693个。进一步深入实施泉州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在建立健全市级青少年事务中心的基础上,在全市建立17个青少年事务社区工作站,招募近50名专职社工驻站工作,为青少年提供各类服务。团市委每星期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进社区、进学校开展服务,共帮扶青少年个案282件共700多人次。一系列措施力争在服务“五大战役”中有新的更大作为。
  三是转变提升强凝聚。团市委针对当前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存在诸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实际,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改革调整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和形式,促进基层活力和作用发挥有新的提升。针对我市非公企业多、在经济强市建设中作用凸显,同时吸纳一大批青年、而建团又比较困难的情况,团市委创新企业团组织“代理书记”,按照“企业青年组织—代理书记—企业团组织”的模式建团,寻找到企业团建的又一突破口,大大加快企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速度,今年6月以来全市1012家企业新建团组织,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立团工委,全市已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100%推选设立团组织“代理书记”,截止9月底已100%正式建立团组织。同时,大力创新区域组织设置,在市区建立五大区域团委,推动区域内团组织、青年组织形成协作共建型组织,共同解决基层长期存在的资源薄弱、部分组织软弱涣散、服务内容单一、工作开展难等问题。在市、县直属行业系统建立青工委,在农村、机关、企业建立青年中心,构建“团组织+青工委”、“基层团组织+青年中心”组织模式,开展校村团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全市2458个村、社区团支部与高校团支部结对共建,选派大学生担任村团支部副书记,有效解决了一些领域中团员少、青年多、开展工作难等问题。这些创新性举措,使青年组织化程度更高,并通过资源整合利用,使基层团组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是改进作风树形象。团市委贯彻全市“作风建设年”的部署,以机关作风建设走前头带动全市团组织作风的转变。今年来注重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要求基层团组织不举行纪念、表彰大会及大型集会等类似活动,把工作力量放在服务中心、服务一线青年,为泉州发展、为青少年成长多办实事好事。五四期间,团市委把用于举办纪念活动的经费下拨给基层,引导和支持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过好一个团日、办好一件实事”。团市委机关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服务青年的观念,实行机关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团市委领导、中层干部分别挂钩联系县(区、市)和乡镇、村居、非公企业、学校等团建试点,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督促检查基层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选派机关干部担任开发区团工委书记、驻县级团委工作,促进重点领域、重点工作有效突破的同时,增加机关团干部基层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展示团干部“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良好形象。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