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活动,总是少不了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热情的笑容、辛劳的身影、无微不至的服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泉州城市最好的风景最好的名片。6月15日至19日,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动员组织400多名青年志愿者投入到世界闽南文化节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服务文化节开幕式及各项目活动。 文化节期间,青年志愿者们主要从事证件分发、陪同接待、场地引导、跟车迎送等领域的志愿服务,由于此次活动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专门从各高校精选了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且熟悉闽南话的志愿者参与翻译、讲解服务。此外,团市委还专门抽调部分青年志愿者骨干成立了志愿服务信息指挥中心和应急机动小组,及时向志愿者发送服务信息和妥善处置突发状况,确保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已落幕,在这精彩的背后有一群头戴“小红帽”,身穿红衣的青年志愿者活跃在文化节各项目的活动现场,让我们走近这群可爱的青年志愿者们,听听他们参与本次文化节志愿服务的感受。
“歪打正着”的惊喜
今年大一的吴同煊分配在开幕式演出组,开幕式的前四天,同煊和其他的志愿者都要跟着演员们一起排练,他主要负责的是推拉lED屏幕。 “记得第一次彩排的时候,刚进入海峡体育馆就被震惊了,偌大的体育馆里有很多的表演人员和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在认真地排练,虽然有空调,可有些舞蹈人员的衣服还是湿了大部分,我看到那个场景顿时觉得自己参与这次的活动和以往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有很大区别,这次的闽南文化节不仅仅是面向我们福建闽南人的,更是面向世界闽南人的。”带着那份“责任”,同煊很认真的和现场参演人员一遍遍排练。 可就在最后一次彩排上,同煊竟然出错了,“我与其他几位志愿者推拉的LED屏幕是晚会的第二三四个节目,每个人都严格的按照时间或者主持人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提示先后推拉,早与晚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没想到最后一次彩排我竟然提前推拉了LED屏幕,等我反应过来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完蛋了,这下子导演肯定会批评的。没想到导演喊停后,顿了顿,说:就按刚刚那个小伙子推拉的时间,比原来效果要好。”听到导演的一番话,同煊心头一惊,这个“歪打正着”的惊喜让同煊本次的志愿之行多了一番滋味。
“幕后”的快乐
今年大二的吴炜杰在LED组和道具组都有分工,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炜杰和其他的志愿者要一直待在幕后。这个阳光外向的大男孩常常带给很多人快乐,他会在志愿者们疲惫的时候讲笑话给他们听,也会跑前跑后地帮组内的女生们拿工作餐。“因为我们在幕后工作,所以大家的工作关系到台前演出的顺利进行,LED组的志愿者们要随着节目的到来拉屏幕,道具组的志愿者们要在节目的开始与结束时及时准确的撤下台上的道具,都还挺重的,彩排的时候一直要搬来搬去,但是想到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一丝的缺陷便会影响到整场晚会的完美,便不停的告诉自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相对于在台前观看盛大晚会的观众们,这些LED和道具组的志愿者们始终在幕后忙前忙后,当被问及到有没有遗憾的时候,炜杰露出他洁白的牙齿笑着说:“也许之前还会期待在开幕式那天跑到观众席上观看晚会,但在开幕式到来的时候心里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工作不出错,不影响整场晚会的顺利进程。现在回想一下,在幕后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快乐,看到前台观众欢呼的声音,我们为自己付出的那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感到快乐。”
特殊的“导游”
青年志愿者除了在开幕式上有相关的工作,还参与恳亲组服务,主要负责接待来自港澳、台湾以及海内外的嘉宾,庄泽达便是其中一位。 “从知道自己被分配到恳亲组,活动组织方负责人就向我们强调了恳亲组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去机场接送嘉宾们,而且要保证他们安全到达,类似于‘保驾护航’,所以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嘉宾对志愿者以及泉州的整体印象,从那时起,我们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17日,泽达被安排早上十点接机,一大早泽达就和同组的志愿者们踏上了去厦门机场的车上,泽达说:“其实我还不算太辛苦,早上八点集合,睡眠还挺充足的,和我同组的另一名志愿者被安排接早上七点的航班,早上五点就要集合。大家都知道飞机有时会晚点,但我们依然要准时或者提前到达机场,开幕式那天接机我们大概等了2个多小时才接到嘉宾们,等把他们送回酒店已经下午两点了。”虽然恳亲组的志愿者要在机场与酒店之间奔波,但是开朗的泽达还是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因为我接待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闽商,所以他们在车上听到我用闽南语说话,便和我聊天,因为大多数都是闽南人。车子在前方开着,每到一地,我就像个小导游向他们介绍现在的泉州的变化,这些“老乡”们都非常的友好,我们用着家乡话说着这些年泉州的变化,闽南地区的变化,这种感觉惊喜中又带着一份自豪”。
守着美食的“挨饿”者
6月15日,作为第五届海峡论坛暨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配套活动之一的“台湾特色庙会”在锦绣庄民间艺术园隆重举行。 在游客品尝各色美食期间,一群头戴太阳帽,身着红色T恤衫的青年志愿者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领队陈小伟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工作除了配合泉州市旅游局和锦绣庄开展游客引导,协助各商家开展接待服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锦绣庄每天的环保工作。” 在庙会的每个展区,有些青年志愿者顶着烈日,在高温下为游客耐心讲解,并引导他们前往所要参观的展点;有些青年志愿者捧着商家的宣传单,在展点前向每位路过的游客做着详细介绍;有些青年志愿者汗流浃背地在堆积如山的垃圾箱前做着清理工作。负责协助商家做宣传的志愿者毛宇坤笑着说,“庙会第一天是客流量最多的一天,我们负责做宣传工作的志愿者,在摊位前一边引导游客有序排队,一边忙着协助商家将食物送到游客手中,最后忙到大家都忘记吃饭了,是组委会工作人员提醒才发现已经是下午了。”志愿者杜晨则负责环保工作,刚见到他时,他满脸汗滴,连帽檐都早已被汗水浸透,“每天从上午九点半到晚上九点半,我们负责环保工作的志愿者的任务就是清理垃圾,每人每天平均要清理30箱,尤其是晚上,游客常常爆满,一箱满满的垃圾刚打包处理完,回来一看又是满满的一箱。”在庙会现场,很多青年志愿者在烈日下辛勤地忙碌着, 见到斑斑污迹粘着地板的纸巾,他们用手去拾取;忍着阵阵酸臭堆满墙角的垃圾,他们俯身去清理,正是他们无私的付出,到访的游客才能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享用各种美食。
提供最好的翻译
在这次闽南文化节的400多名志愿者中,有这么一群来自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他们主要负责华侨大厦300多名外宾的酒店接待、观众引导、交通接引、翻译讲解等服务。他们的入选也与普通志愿者不同,需要有相对的专业知识和流利的外语口语。这次被挑选的30名志愿者,平时在学校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且有较好的外语口语水平,他们当中3位日语专业的同学轮班负责日籍外宾的翻译、讲解服务。 董楠楠是这次南少林陪同翻译组的负责人,在校担任校学生会委员、班长、曾任院团委副书记,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经验。当谈到为什么会来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时,她说:“之所以参加这次活动,是因为在此之前参加的志愿者活动大都只是学校内部的。虽然两年前泉州举办过世界女排锦标赛和亚洲空手道锦标赛,但由于与自身支教计划相冲突,未能参加。在大学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能为别人做些事情,分担些烦恼,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这次活动是世界性的,泉州会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我很希望用这次机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志愿者服务,把美丽的泉州展示给这些朋友。所以当接到有这次机会的通知时,我就毫不犹豫的报名了。” 董楠楠表示,闽南文化这根源远流长的纽带,牵扯到了很多的人,把我们这些人,不论离多远,不论年龄差多大,都可以联系在一起。尽管有的海外新一代青年已经不再会讲闽南话,不再会讲普通话,但是闽南文化的精髓还在他们身上流传着,依然像老一辈一样热情友好,勤勉亲切。开幕式和一系列的武术比赛也让同学们见识到了很多从来没见识过的中华文化,闽南风俗,开阔了大家眼界。来自海外的这些朋友们都很友好,和善。他们很关心志愿者,很相信志愿者,这给了同学们很大的鼓励,也让大家更加不遗余力的帮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和翻译工作。虽然时间不多,但这短短的几天,已经让我们和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互相留了电邮地址、通信地址,希望以后可以常有书信往来,保持联络。虽然距离远了,时间长了,但这份情谊不变,闽南文化节这根丝带,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