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年创意与遗产研习班20日在泉州拉开帷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青年代表齐聚千年古城泉州,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共叙和平友好情谊。 此次活动为期四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旨在加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青年的交流联系,促进世界各国青年了解、认识丰富多彩的泉州文化遗产,搭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的国际交流平台。 开幕式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对中外青年代表的寄语,她指出,本次论坛以“创意与遗产”为主题,鼓励青年投身遗产保护和创新创业,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视频致辞中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助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青年投身文化遗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中,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省政协副主席李红在致辞中说,希望中外青年共同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人文交流,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制度的青年在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实现心灵的相通。 市长康涛在致欢迎辞时表示,泉州真诚欢迎广大嘉宾、青年朋友,多认识泉州、了解泉州,感受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开放包容。衷心希望青年朋友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去,让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活力、代代相传。 国际良知遗址联盟主席杜杜·迪安在发言时说,希望广大青年通过此次活动相互借鉴、积极探索,共同保护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开幕式后,菲律宾国家博物馆馆长杰米瑞·巴恩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处主任埃德蒙·穆卡拉、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先后就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古泉州(刺桐)史迹价值等内容作主题演讲。与会嘉宾还共同植下“世界青年友谊树”,树起友谊纪念石碑,留下世界各国青年的“泉州海丝印记”。 21日下午,专家和代表们分组考察了九日山祈风石刻群、清源山老君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处考察“海丝”史迹。 在“传承与创意青年游”的体验活动中,各国青年代表们分组畅游泉州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区,充分感受“非遗”盛宴,他们在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老铺品尝蜜饯;在“温陵书院”学写中国书法;在越界空间体会老工业建筑带给来的震撼、品味驻场歌手带来轻松愉悦;在“物宜本兮”美学馆体验亲手制陶的乐趣……精彩的活动项目令各国青年代表应接不暇。 当晚,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闽南文化展演,精彩的演出博得专家和各国青年代表阵阵掌声。 来自俄罗斯的大学生Nargiz Aituganova首次来泉州,便对泉州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人们也都非常的友善,最让我吃惊的是,在泉州,有那么多种宗教和文化都能和平的相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太不可思议了!”Nargiz Aituganova对泉州开放的城市氛围赞叹有加,也对未来几天的行程充满期待。 来自印度的大学生Manau Vij告诉记者:“19日刚抵达中国,就来了泉州,这个漂亮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议各国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这种活动,很有意义。”Manau Vij希望代表不同文化的青年们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多多交流,延续并加强与中国的友谊。 据悉,参加本次研习班的80多名青年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方精心选拔了50名精通外语的青年志愿者提供对接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