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五个泉州 青春扬帆——泉州共青团助推”五个泉州“建设工作纪实
    2016年12月21日    来源:
 【字体: 关闭】 

  去年11月,泉州市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启了“五个泉州”建设的新篇章。
  今年9月,市委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深化“五个泉州”战略,吹响了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的号角。
  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每一个词汇,都承载着市民对未来的期盼和憧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青年,都将是“五个泉州”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五个泉州”建设的参与者。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段时间来,泉州共青团围绕中心,找准“切入点”,狠抓“着力点”,把握“结合点”,充分凝聚全市青年力量,为“五个泉州”建设加油助力、添砖加瓦。

创新泉州
关键词:合作平台  创客

  “泉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但是她一直有创新的动力,在泉州这个民营经济这么发达的聚集地,我们应该发挥泉州青年人的创新力,来创造更多的产业机会。”在不久前举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青年创新大会上,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说道。
  在这场团市委举办,以“海丝、青年、创新”为主题的大会上,我市的青年企业家及青年创业者与来自海丝沿线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企业家展示了创意产品,交流了创新思维,积极寻找合作机会。
  为青年企业家搭建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经贸交流。这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青年创新大会举办的目的,也是我市共青团助推“创新泉州”建设的一个缩影:11月8日,以“泛家居·FUN青春”为主题的青年创业创新领航计划启动仪式·青年创业创新论坛在南安举行;11月28日-29日,第三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石狮举行……一场场青年创新盛会,不仅搭建了青年创新创业日常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挖掘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发现、培育了一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如果说,创新大会提升了青年企业家的创新意识,那么“泉州青年创客访谈录”则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点燃了普通青年创新的热情。
  “创客”译自英文单词“Mak-er”, 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与“创业者”最大的区别,莫过于“创新”。今年,团市委在新媒体上推出“泉州青年创客访谈录”专栏,寻访这些散落在各个角落中的“泉州青年创客”,受到大众关注。截至目前,共挖掘泉州地区的“创客”46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普通、低调、不为人知,但其中不乏有惊人创意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智造泉州
关键词:产学研  青商

  甲壳质纤维制备专利技术、透气膜制备专利技术、集多重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鞋、新型纤维及橡塑科技产品……10月31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泉州师范学院教授罗水源带着福建环保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创新研发中心的几项专利技术及团队,在石狮市狮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的研发需求,也推荐研发中心的最新成果。
  这是泉州师范学院——石狮狮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产学研工作站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推“智造泉州”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今年,石狮团市委、石狮市青年商会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合建立该工作站,其主要功能为帮助石狮市企业解决产品研发的技术难题,推动泉州师范学院科研技术成果与石狮市企业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青年商会是共青团组织能够参与助推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青年社团。目前,全市已相继成立了十个县级青商会,全市范围内各级青商会会员总数近3000名,成为全市规模较大、影响较广、较为活跃的经济社团综合体,会员企业中基本涵盖了泉州主要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的龙头和代表性企业。
  “面对泉州企业的转型期和泉州企业‘创一代’和‘创二代’交接班的高峰期,我们应紧紧抓住联系青年广泛的优势,有效凝聚青商力量,助推‘智造泉州’建设。”泉州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市青商会换届为契机,积极发挥青商会团结凝聚青商才俊的职能作用,从会员结构上,加大对智能制造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企业的青年企业家、青年创新人才、优秀青年职业经理人等青年人才的吸纳,并鼓励和引导更多青商会员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海丝泉州
关键词:交流传播  扎根

  再过一个月,来自台湾高校的75名学生记者、青年媒体人导师团及30名大陆高校的学生记者们将聚焦泉州,用眼睛观察、用文字讲述、用镜头记录闽南文化、海丝文化。
  泉州团市委举办的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已举办过两届,这次的主题为“品位海丝古城·文化寻根之旅”。 为了进一步创新两岸青少年交流模式,搭建一个两岸未来媒体人的交流平台,“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应运而生,两岸大学生记者“耳听”闽南文化,“眼观”民俗展示,“行走”古港新城,以不同的视角及人文背景创作出新闻参赛作品,从而深入而全方面地感受“海丝”文化底蕴和魅力。该活动的形式在我省对台青年交流工作中,尚属首次。
  挑战赛的举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受到了两岸媒体的广泛关注。“旅程结束后,我小心翼翼放进行囊踏上归途的,不是竞赛的成绩,而是远比那更加珍贵的东西,采访、摄影、撰稿,我们透过这些形成一篇报道,也透过这些,看见了美,看见了不足,也看见了原本我们也许不会看见的一切。”参加首届活动的台湾成功大学学生张名淙在该校校刊中发表文章写道。
  除了加强对台、对外交流,传播海丝文化,泉州团市委还积极引导青少年主动参与海丝文化宣传:组织市直单位以及高校的优秀青年,成立泉州海丝文化青年志愿服务队,加强泉州海丝文化的宣传和交流,为更好传承、保护和弘扬泉州海丝文化贡献青春力量;依托泉州市青少年宫开展“我是海丝小导游”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孩子学习了解泉州海丝文化,在体验过程中促发爱乡爱国的情感……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海丝文化在泉州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美丽泉州
关键词:志愿行动   文明

  守护青山绿水,共建文明城市。在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和号召下,11月19日清晨,多支活跃于泉州市各地的志愿者团队在晋江市的紫帽山迅速集结,进行环保宣传,捡拾景区垃圾。
  泉州依山傍海,风景多姿。而每一座青山,每一片绿水,都有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在石狮祥芝东大湾海滩,“清理海滩垃圾,净化海岸环境”志愿服务共发动净滩活动近500场,召集青年志愿者数千人,清理海滩垃圾共计620多吨;在泉州湾河口湿地,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许多志愿服务团体乃至企业,都积极参与到保护红树林的宣传、培植、保护工作中;在各高速出口,来自团市委等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连续3年开展青年生态林种植活动……
  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赖金土表示,开展此类活动,除了让景区保持干净整洁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们共同呵护环境,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在守护自然的同时,青年志愿者还开展了“清理牛皮癣”、“擦洗消防栓”等一系列“家园清洁”活动,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在 “文明出行·利家宜业”新风行动中,团市委发动各级团组织、各青年社团、青年文明号集体践行文明,倡导文明出行新风尚,营造了共建文明青年先行的浓厚氛围。


幸福泉州
关键词:青少年需求  扶贫

  幸福是什么?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陈冬梅是一名妈妈,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无疑是她,也是每个家庭感到幸福的事。为帮助青少年提高综合心理素质,引导家长科学合理教育孩子,团市委依托泉州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体验中心专业力量,开展了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活动让我们家长认识到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希望今后还有这样的活动。”参加了“情暖青春·快乐成长”青少年心理素质提升课堂进社区首场活动的陈冬梅表示。
  对创业青年肖锦力来说,幸福就是他的创业项目“泉州那尔多足球俱乐部”能够顺利启动。“青创卡”的推出,正好帮他解决了资金缺乏的问题。今年,团市委联合泉州农商银行联合发行以“青年创业”为主题、以信用卡为载体的“青创卡”。这张具有“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信用办理、申请快捷、年费全免”、“全额提现、按天计息、自主定价”特点的“青创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创业青年的欢迎,目前,共为26名青年发放创业贷款310万元。
  对于大多数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他们的幸福。对此,团市委联合多个部门开展的 “泉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报告会”走进泉州师范学院、闽南理工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等高校,为毕业生们讲解了就业形势与政策,并就职业前景和职业规划给予了交流指导。
  而对今年6月从德化八中毕业的曾晓洁来说,幸福就是能够如愿地到考上的大学就读。之前,曾晓洁的弟弟被查出身患急性白血病,治疗费高昂。她的父母为了照顾弟弟无法外出务工,家中失去经济来源。在她面临困境的时候,泉州市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帮助她圆了大学梦。今年,泉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募集社会各类资金42.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6名。
  对于像晓洁这样的家庭困难青少年,团市委给予了特别关注,并于今年发起了“泉州市青年文明号爱心助力脱贫攻坚”活动,首期活动共动员216家青年文明号集体主动结对帮扶我市困难青少年和孤儿贫困户216户,为他们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爱心捐赠、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帮扶。
  根据“青春同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团市委将面向市级扶贫开发工作的30个重点乡镇和300个重点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事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建档卡贫困人口中的青少年群体,从扶志行动、创业行动、助学行动、关爱行动、聚力行动、强基行动、助力行动等7个方面开展扶贫攻坚活动。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