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既是付出 更有收获
    2015年3月11日    来源:
 【字体: 关闭】 

既是付出更有收获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志愿服务心得
熊晨: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我有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的活动中成为一名志愿者。这是我在即将迈入社会之前的一次特别好的经历。
    虽然没有承担在主会场的服务工作,也没有单独接待外宾,但是在媒体工作室的短短几天,我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易,作为媒体人的艰辛,以及社会各界对于这次会议的重视与付出。一次短短几天的会议,需要的却是大家几个月的辛劳,每个细节,每个琐碎的工作都需要认真的完成,需要大家的分工与配合。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我们来说,未来或许也只是扮演一个个小角色,但是如果能坚守本职工作,能够完成好自己的任务,那么也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身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第一次通过这样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感受到了家乡魅力,感受到了祖国的影响力,感受到了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和平共处成为主题,互惠双赢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作为泉州人,作为即将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应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延续而努力,在择业上要从对家乡的发展建设的角度有多一点的思考。

陈婷婷:
    在研讨会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会场上的各种宣传材料,清扫了一些认识盲点,对“一带一路”、“蓝色经济”、“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内涵有了更直观和立体的理解。在协助记者采访各国政要和专家学者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他一些沿路国家很期待中国在某些领域上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比如电力资源匮乏的尼泊尔希望它的好邻居中国能为他们的电力部门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供电方面的帮助,这一点让我在现场翻译时倍感骄傲。翻译国外专家学者的采访录音过程中,我了解到虽然“一带一路”这一美好愿景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一些嘉宾也表达了他们希望看到更具体的项目计划和实施纲要的想法。部分采访对象还提到沿线国家已成立的经济组织和集团,一位孟加拉专家认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有益于孟加拉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的贯彻实施。这些多元的观点和鲜活的意见帮助我看到各国之间更具体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交流。
    总之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让我听到了许多真切的声音,受益颇丰。此外,身为一名志愿者,我看到了研讨会各级工作人员在后台的辛苦忙碌,不管他们的岗位有多渺小,每一位尽责的工作人员都值得尊重。另外,此次研讨会的圆满落幕也让身为泉州市民的我为自己的城市倍感骄傲。

黄琳舒:
    能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中招待和服务记者对我来说是一个锻炼自我的宝贵机会,也让我感受颇多。因为做志愿者而获得了帮助翻译巴基斯坦代表采访音频的机会,我才了解到了许多自己以前并不知道的国际项目和趋势,例如中巴经济走廊,还有巴基斯坦为增进海丝联系设的通向新疆的管道。这些都让我大开眼界,也提高了我对国际经济联系的关注。同时,这次会议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盛大会议往往有无数人员辛苦的准备和服务在后台支持,因此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并尽到自己的责任!

陈心怡:
    第一,我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如时间管理,语言沟通能力等有待提高。一天下来外宾的日程虽满,但每场会议持续时间也较长,志愿者可利用这些时间熟悉环境,或者练习口语,更好的服务外宾。相比盲目的等待,那样的做法会使得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也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第二,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此次会议对大家来说可能都是一个大开眼界的机会。我们确实可以通过其拓宽我们的眼界,但不可因好奇心或兴奋感驱使而忘记本职工作。第三,保持积极心态十分重要。大型会议牵涉人员众多,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当接待工作中遇到麻烦时保持积极心态很关键。这样既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若抱怨不止,既不利于事情的解决也会对周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禹露萍:
    我被安排负责来自卡塔尔的外宾,外宾临时改变行程,后来我主要陪同来自缅甸的马兰女士。她是一位外交官,非常随和、友好、健谈。跟她相处的短短几天,不仅学会了一些政治历史知识,也学会了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收获颇丰。总结就是在跟外宾接触交谈之前,可以先了解他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这样才不至于冷场。同时也能展现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郭冰冰:
    外宾的中文比我的英文还好。他们作为大学者,理应向他们学习但是实际上感觉大部分都很清晰。我负责的是来自比利时的门镜教授,她是一个华人。她很独立,基本不需要我做什么。待人十分谦和有理。临时抽调去印度外宾那里,印度外宾很守时,有着非常执着的探讨能力。

吴羽萍:
    这几天的志愿者活动和来自各地的大腕们还有学者们接触,也算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起初对他们感觉到敬畏,但经过相处,感觉外宾们都是非常友好的,并且也很尊重中国的文化,很配合志愿者的工作。我所接待的外宾哈里德来自澳大利亚,他不断地对我们说我们做得很好,这是对我们很大的鼓励。

陈恩红:
    这次活动中我负责接待的是来自美国的Robert Lawrance Kuhn, Adam Zhu, James Peck。由于Kuhn和 Adam两位的行程比较繁忙,所以接触的比较少,相对而言跟James的交谈会多一点。James人很亲切也很守时,但是由于我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和James交谈的内容十分有限。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加强日常口语练习以及注意一些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