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几个村的走访,发现有部分村民出现放松警惕的现象,卡口虽然撤了,但疫情防控远未结束。”“接下来,需积极配合动员在当地复工企业上班的村民返岗,力争本地存量员工清零。”……2月18日,在泉州团市委驻村工作队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碰头会上,工作队领队徐悦及各片区负责人交流了驻村近半月以来,疫情防控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和短板,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安排。 半个月前,团市委24名干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积极主动报名请战,火速驰援惠安县辋川镇,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群众引导、联防联控、争取物资、防疫宣传、规范制度等方面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干部沉得下去 群众参与起来

2月6日是团市委驻村工作队抵达的第一天。刚来到辋川村的徐悦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向村主干详细了解村情村貌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辋川村作为镇区所在地,且靠近泉惠石化工业园区,疫情防控工作复杂艰巨,时刻放松不得。 “现在外面疫情严重,希望大家没事不要外出,安心在家里待着,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及时跟我们联系。”晚上,徐悦与镇村干部上门逐户摸排人员情况,并耐心劝导群众尽量不外出。 “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大关键,就是避免人群聚集,防止风险发生。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返乡人员,且各种风俗、民俗活动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这点尤为重要。”徐悦表示。 这天傍晚,辋川镇大潘村某村户发生了一起白事。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摆丧宴、请乐队、办法事等是免不了的,而这势必引起群众聚集和外人流入。 “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必须立即前往劝导。”得知这一消息后,团市委派驻干部王剑虹与村支书一起,赶往该村民家开展思想工作。 三天内出殡、不摆宴席聚餐、不做大型法事、不请乐队演奏、控制参与人数、登记人员信息、每日进行消毒……在耐心的劝说下,该户村民表示理解,并全面遵守了疫情期间“丧事从简”的所有规定。 而这起丧事的简办,也为接下来各村的类似情况作出了良好示范。截止2月19日,驻村工作队共劝导白事25起,全部按有关规定实现简办,此外,还劝导村民推迟红事11起。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农历正月,辋川镇各个村落与往年明显不一样:没有烟火味,没有鞭炮声,更没有聚集烧香的村民,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和一张张详细的告示、一条条醒目的横幅。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按我们闽南的传统,群众是会自行组织民俗活动的。我们村有3500多人口,大小宫庙、祖厝十多处,如果不提前设防、提前做好村民思想工作,会给防控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在元宵节前一天的许厝村防控工作会上,团市委派驻干部林仁漳与村干部共同对当前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要点进行细致梳理。元宵民俗活动就是其中一项,也是最急迫的一项。 当天下午和晚上,林仁漳与村干部一道,走遍了全村每座宫庙和祠堂,闭门、上锁、贴告示、拉横幅,细心地向看守人员叮嘱相关事项,耐心地向村民进行劝导……得益于提前开展的工作,村里今年的元宵节略显冷清,但群众待在家里也更安心。 除民俗活动外,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的各个方面,能否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关系着战“疫”的成败与否。 前一阶段,为减少输入风险,各村普遍采取设置卡口的方式对进村人员进行劝导。但由于不少村落是紧挨在一起,难免带来一些不便,位于辋川镇东北角的下江村和小山村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下江村的两个入村卡口时有小山村村民路过,但卡口志愿者对这些隔壁村民并不熟悉,引起了一点小纠纷。一方面是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是村民出入的需要,怎么办? 作为派驻干部的许晓晴和赵晓光在深入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与村两委、卡口志愿者、村民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两村决定共同管理这两个卡口,即各自派出志愿者一起开展工作,既保证了进村人员的可控性,又不影响群众生活的便利性。 “做好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群团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载体。这就需要每名干部真正沉得下去,动得起来。”徐悦表示。驻村以来,作为团市委驻村工作队领队的他走遍辋川镇24个村,逐一了解村貌村情和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商讨协调有关事宜,各名队员也深入村户之中,开展群众思想工作,发动群众自觉配合和参与疫情防控。

急基层之所急 解一线之所难

2月15日,后任村接收了200个医用口罩、200双医用手套及10个护目镜和1箱酒精。这是团市委派驻干部叶菁在短短几天内为村里募集的第二批防疫物品,在驻村的第三天,她就帮村里募集到了第一批防疫物品:医用口罩200个和额温枪3把。 “我发现村干部和卡口的轮值人员、志愿者有的口罩皱了、湿了,都无法得到及时更换。”经过走访了解,叶菁发现村里口罩、额温枪等物品紧缺,既无法对相关对象进行及时测温,也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造成了较大威胁。“真的是心急如焚,可要等统一调度的物资,又需要时间。”于是,叶菁立刻在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寻求帮助,并为村里募集到了这两批物资。 “看着村里一线人员全部配备上了足够的防护用具,还能给村民发放一部分,也算是给基层解决了一点实际困难,我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叶菁说道。 受疫情的整体影响,物资匮乏的问题始终困扰基层一线。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团市委派驻干部想方设法为各村募集和联系物资:林仁漳为许厝村募集N95口罩200个,孙伟腾为吹楼村捐赠医用口罩280个,蔡裕厚为许厝片区各村提供84消毒液300斤,不少派驻干部还把个人配给的口罩匀给一线人员使用…… 截止2月19日,团市委派驻干部通过个人发动的方式,共为辋川镇各村募集医用口罩1720个、N95口罩200个、医用手套200个、洗手液200瓶、额温枪3把、护目镜10个,酒精25桶,及时解了基层一线的燃眉之急。 除了物质急缺外,人手不足也是基层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时需要面对的难题。 玉围村有1385人,湖北返乡及途经武汉的重点监测人员5户6人,村干部却只有4人,工作任务重但是人手严重不足。这让村支书十分犯难:“村干部少,村财政也捉襟见肘,无法聘请相关人员。” 这时,团市委派驻干部陈涌向村两委建议,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协助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开展。招募信息发出后,马上就有12名党员接龙报名,2名年轻预备党员也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年轻人也都纷纷站出来成为一名志愿者,为村里疫情防控工作充实了队伍。 目前,在团市委派驻干部的协助下,辋川镇各村大多成立了党(团)员志愿服务队,成为活跃在外来人口排查、群众劝导、体温检测、知识宣传等疫情防控各个方面的重要力量。 发挥本职作用 补齐工作短板 峰崎村位于辋川镇中部,与镇里五个村及螺城镇一部相邻,310县道穿村而过,是辋川镇的交通要冲,同时,该村有村民5800多人,是全镇人口最多的村,情况较为复杂。 “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疫情防控工作要全面到位、不留余角,单单靠村里的力量可能不够。”团市委派驻干部陈永洁一到位,就第一时间摸清了村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开展“团教协作”的经历,提出了解决办法:“市、县、镇都有干部驻村,村里也有自己的干部。这些干部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如果真正联动起来,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在陈永洁的推动下,峰崎村迅速建立起市县镇村干部四级联动会商机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及突发情况进行梳理和商讨,形成解决措施,并进一步压实分组责任包干制度,为村里疫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南星村临近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这段时间以来,村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外来务工返工潮而烦恼着。为强化双向联系渠道,做到“家家有人看、户户有人管”,团市委派驻干部王育泽根据村里前期排查登记情况和自己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经验,为每家出租户精心设计制作了《南星村房屋出租联系卡》,便于群众理解政策和拓宽反馈渠道。 “一目了然,非常实用。”房东李老伯接过联系卡后说,“有这张卡,我们明白了有情况应该联系谁,大家心里有底了,遇事也不会慌了。” “通过这一张张的联系卡,畅通了村委和房东、租户的三方联系渠道,将责任落实在每一个出租房东身上。”王育泽介绍道,“同时,村委会也可以快速接收房东们的反映情况,进而做好后续跟踪服务。 驻村以来,团市委派驻干部纷纷发挥本职工作或熟悉领域的特点和作用,与基层一线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疫情防控新局面。 蔡裕厚积极沟通协调市、县、镇、村四级资源,打通沟通渠道,及时传达上级精神和要求、反馈一线信息和诉求,为各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及各驻村队员的生活提供保障和便利。 陈涌组织各片区宣传员撰写疫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做法、好人好事、感人瞬间等稿件数十篇,并在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及县、镇新媒体平台刊发,营造了“人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 黄华君发动市县镇驻村人员和村宣传工作负责人组成梧山村新媒体宣传工作群,每日收集好的抖音、短视频、广播、宣传画、新媒体作品发到工作群中共享,经共同审核后推送到各个村民微信群中,以及通过村广播播放,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叶菁利用晚上的时间撰写制作了“致后任村少先队员的一封信”,向村里的孩子们讲解防疫知识,并组织泉州市红领巾小主播录制了红领巾防疫童谣,在村里广播播放,以快板、朗诵、闽南语四句的形式传播防疫知识。 庄稼青帮助京山村开通微信公众号,将通知告示、好人好事、防疫知识、倡导倡议等内容及时推送给村民,进一步提升村民防疫抗疫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