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青春为时代添彩泉州市学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2014年4月17日    来源:
 【字体: 关闭】 
    泉州市学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市学联牢记党对青年的嘱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团市委、省学联的悉心指导下,坚持“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当国家栋梁、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展现了蓬勃向上、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思想教育凝聚理想信念。近年来,市学联以建党 90 周年、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 90周年、建团90周年为契机,在全市大中专学校普遍开展“跟党走、增才干、作贡献”、“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青春年华沐书香”、“与信仰对话——党史报告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学生近10万人次。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充分利用“市民文化大讲坛”和团属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函授辅导等,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理论、交流思想、放飞理想的重要平台,坚定了广大青年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念,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责任心和使命感。
    拓展素质谱写圆梦篇章。近年来,市学联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中学生“四个一”暑期实践活动、并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法律援助、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全市有万名以上优秀学生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参与实践,接受锻炼,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陶冶情操心灵。市学联十分重视开展健康向上、情操高尚、趣味浓郁和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围绕“美丽泉州·有爱青春”、“青春打包 拒绝剩宴”、“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我志愿、我参与、我快乐”等主题,开展“微视频、微平面、微动漫”作品征集推广等符合青少年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合理体现共青团标识的青少年创意文化产品,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各展风采、交相辉映,构成了侨乡菁菁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市学联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实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活动抓好抓实。近年来,市学联通过完善注册志愿者制度,广泛深入推进大中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近2万人次,圆满完成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闽南文化节、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鞋业博览会、服装博览会以及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好评。
    服务青年营造成才环境。为青年学生服务是学联的基本职能,也是工作主线。近年来,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上,市学联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泉州市高校青年人才招聘会”、“创业、创新、创造”等主题活动,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78个,提供见习岗位1274个,全面助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并积极开展助学帮困、心理阳光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友善、快乐成长的校园环境。
    强化对外交流平台建设。市学联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与港澳台及其他地区学生组织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了我市学联的工作视野,有力地树立了我市学联和学子的良好形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首届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等活动,努力促进两岸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融合,还注重发动学生参与香港、澳门等地青年学生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完善自身焕发组织活力。近年来,市学联坚持对自身建设进行创新探索,按照有利于联系广大同学、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力量的原则,合理调整、灵活设置学生会内部的组织形式推动民办学校学生会的建立,成立学生服务站、顾问团、学生权益投诉点、膳委会和学生读者委员会等,积极搭建 “校情通报会”、“校长早餐会(接待日)”、“假如我是校(院)长”、“餐厅经理接待日”等,不断深化广大学生对校、系学生会事务的参与,强化了学联、学生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