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才能获得重生的璀璨,而唯有精神的复活,才能拯救堕落的灵魂。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原本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的纯洁青年,贵族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的环境使他变成了“堕落、定型”的自私自利者。聂赫留朵夫诱奸了玛丝洛娃后,只扔下100卢布就把她抛弃了,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法庭上,他被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开始认识到自己犯了罪,在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上诉的过程中,他看到了沙俄官僚的昏庸、凶残,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罪犯;他看到了沙俄地主贵族的特权给人们造成的贫困;他汪仅认清了自己近些年的随落,更认清了社会现实各方面的黑暗。最后他突破了贵族思想的局限,谴责贵族阶层,他在《福音书》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精神的“复活”。
赎罪是聂赫留朵夫精神复活的初衷,也正是由于这个初衷,才让他不断反省,不断求索,最终明白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曾子言:“吾之三省吾身。”自省是一种催人上进行可贵的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赎罪呢?不言赎罪,又有多少人可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罪呢?放眼当下,多少人在狭隘的个人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当治病的药物裹上了致病的胶囊,当伪劣假冒家具戴上了“达·芬奇”的面具,当“毒奶粉”“豆腐渣工程”醒目地报诋头条,我们多少愤慨。夜深人静时,他们扪心自问,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吗?可见,聂赫留朵夫哪怕仅为了反省,也是难得而又可贵的。
在精神复活之路,聂赫留朵夫是十分矛盾与彷徨的,但是这是正常的。身处上流社会,过着衣食无忧,舒适安逸的日子,他却能寻找精神的复活,并且能化为行动去实践承诺,去突破自我,去挑战权威,去拯救时代……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个人他宁愿过着安逸而昏沉,富足而麻木的贵族生活,谁愿去谴责这贵族阶级,否定贵族传统观念,放弃贵族特权,跟自己的阶级决裂呢?
大部分人是不愿也不想去做的,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而去与动荡腐朽的黑暗社会做斗争,不仅艰难险阻,而且也许徒劳无益。
因此,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是思想麻木不仁,精神委顿空虚;然而却也有一些愤青,诸如阮藉,在三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时,他驾车无路可走恸哭而返;八大山人在明朝灭亡后,则装疯卖傻,只能借绘画抒心中愤懑而已,诸如此类,比比皆是,这些是虽然头脑清醒,有是非之辩之士,却只会因无所寄托,无所宣泄而装糊涂,黯然神伤罢了。
巴金写过激流三部曲,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当时军阀混战,家族势力,顽固封建势力压迫的背景下,觉慧敢于抗拒,并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去寻找一种自由的,新的生活。其实一个人的力量是多少薄弱,与庞大的顽固势力相比,根本是鸡蛋碰石头。因此有人哀叹,算了吧,就凭你的力量能做出什么?因此干脆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是的,就像现在的中国,有人讲,官员腐败贪污,社会风气日趋下降,高考制度漏洞百出等等。一些在高考制度下的学子公然开始反抗,呼吁,且不断抨击高考制度的却往往是尖子生,让人嘘吁不已。
其实我们都明白,斗争是极其微弱的,甚至是零,即使是有名气的人出来抗议也只是仅仅引起社会的共鸣而已。但制度依旧在那,你不抨击也罢,抨击也罢。
韩寒不是写了那么多微博批评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吗?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高考制度不也指出了很多弊端么?可是你有看到,社会有因此而有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吗?报刊,媒体上总是说这是发人深省的,这是有力地冲击了社会的潮流。书面语言华丽的词藻总是在欺骗读者的眼睛。但社会毕竟不是电视剧,我们也未必有勇气,有毅力就能成为拯救时代的英雄的。因此,主人公在明知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却毫不放弃对于新的自由平等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多少的可贵!
历史上,思想进步并为之付诸行动者也不在少数,诸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鲁迅……不胜枚举,然而他们是为着什么而去做的呢?是为青史留名吗?是为金钱财富吗?不是的,是对理想与真理坚持不懈地追求。
平凡的人宁愿明哲保身,宁愿做个糊涂人,这也许是平庸的见解,却不乏处世之道。因此,聂赫留朵夫对贫苦老百姓同情以及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是矛盾而彷徨的。你愿意为了所有人的不易之论去做一些可能极其艰难甚至牺牲的事吗?这一点,聂赫留朵夫及许许多多勇士们未必没有想过。但是只要能让全世界安定平等自由博爱,能让人性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他们是永远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的。
正如魏艳所说:“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危机,当种种价值与观念一一崩塌时,只有一种信念屹立不倒,那就是植根于心底对正确行为的追求。”当我们深入心底,发现了自已对于理想与真理的追求时,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会勇往直前,只因为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认识到高尚的灵魂。
凤凰涅槃突破了恐惧,而蚕破茧成蝶冲破了种种阻力;聂赫留朵夫们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反省,我们需要追求,需要行动。不管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