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读《曾国藩传》观后感
陈旭辉    2013年2月5日    来源:常泰街道
 【字体: 关闭】 

最近读了《曾国藩传》,就如里面一个对联高度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在曾国藩身上有许许多多的亮点,他在“求学”、“修身”、“克己”三方面的所为非常值得世人学习。

首先,“求学”。在曾国藩还是孩提时,就背负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重任,每天天不亮他就会被父亲摇醒,闭着眼睛背书;晚上就由爷爷陪着挑灯夜读。让人佩服的是,当他三次参加院试而不中后,他没有消沉,而是为自己改名“涤生”,意思是:洗涤自己、重获新生;还立志“不考取功名,不成家”,直到二十三岁考中秀才后,才娶妻。更可贵的是,他中进士、点翰林(相当于现在进入部委级公务员行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玩命地读书。他拜唐鉴为师,研读程朱理学,开始钻研考据学,同时还注重诗词歌赋的写作,不断地弥补自己学识的缺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终于以渊博的知识闻名整个翰林院。反观我们自身,平时大家都忙于业务工作,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一听说单位布置调研文章撰写,常常是心里发慌或干脆上网“借鉴”。因此,曾国藩那种“以拥有渊博知识为荣”的价值观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修身”。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后,并不急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心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拜倭仁为师(倭仁是清朝非常有名的一位苦行僧),开始“正心”、“修身”。他天天写日记,晚上临睡前,把一天来所为的事,不分大小逐一记下来,解剖自己。“天天写日记解剖自己”这一习惯曾国藩一直保持到临死前的一晚。正是他对自己近似苛刻的检点,完善了他的人格,塑造了“曾国藩人格”魅力。

最后,“克己”。曾国藩这个人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都很高,曾国藩官当得越大,对家人的要求是越高,尤其是在他组建湘军拥兵后。例如他要求别人早起,自己也天天坚持早起;他要求别人修身养身,自己也读书写日记,并将书房起名为“求缺斋”,每日必“三省其身”,剖析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他要求别人必须生活简朴,自己也是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在物欲横流、各种诱惑多如过江之鲫的当今社会,克己、自律,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