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喜剧与悲剧——《堂吉诃德》读后感
    2013年2月5日    来源:鲤城区住建局
 【字体: 关闭】 

拜伦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也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如果说堂吉诃德的存在于他本身是一出悲剧,那么堂吉诃德临终前的清醒则是对于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当堂吉诃德的最后时刻终于到来时,他遗嘱的公证人刚好在场,他说,“从未在任何一部骑士小说中看到过任何一位游侠骑士能像堂吉诃德那样安祥而平静地死在自己的卧榻之上。”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一对矛盾中极大的一个受难者,不平的冤魂。这倒是很符合其赖以孕育的监狱环境,那里包藏着一切哀怨,汇集着一切悲。

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矛盾性和多重性的一种典型他蕴含着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穿透历史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他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一个智者”。善于幻想脱离现实也已经是堂吉诃德的一个代名词

堂吉诃德的形象彻底完成了作者的打倒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使命塞万提斯正是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一典型形象通过描写堂吉诃德的荒唐行径以及——他屡屡碰壁事事失败的遭遇生动地说明了骑士的长矛甲胄已经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作者利用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无情地嘲笑和抨击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指出它对人的毒害从而给骑士小说以致命的打击。在我看来,堂吉诃德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概括力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他身上各种突出而又错综复杂的品质给了人们太多的解读与联想人们可从不同的视角赋予其形象独特的意义他永远会被人嘲笑也永远会受人同情赞扬

当我们嘲笑够了故事的荒唐之后,内心深处怎能没有一份悲凉,一份伤感,一份失落呢?

与其说这份哀伤是现实给的,倒不如说是理想给的。在追寻理想的路上,即使是荒唐、即使是滑稽、即使是不可理喻,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种充满希望、充满斗志振奋人心的共鸣。然而,面对现实的时候,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时代终究是有它自己的时代精神,骑士的信仰不属于这个时代了。可当时代不断变迁,无数的读者们仍旧在一直感慨着、一直思考着,是因为堂吉诃德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他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的执着,都是时间无法改变的永恒的精神。

现在的时代,物欲的膨胀、利益的无限放大都在一步步地侵蚀所有人的生活,我们在放弃理想、放弃自由、放弃追求,一步步后退,也许结局会是所谓的觉醒,也许幼稚、滑稽、可笑会是所谓成长的过程,但是曾经能够拥有堂吉诃德的那份对理想的执着,无论理想主义的最后一页会不会是悲剧,封印在曾经的我们,和那个封印在书中的堂吉诃德一样,值得我们回味。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