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泉州寒意渐浓,秋雨绵绵更是让人不住的浮躁。在经历过一个失败的下午后,我拿起书本去寻求那些许心灵安静……在日常生活中,整块的时间就像品相完美的古瓷器那样难找,片刻功夫却像碎瓷片一样随处可见,如何读书?毛主席为我们做了深刻的诠释!
毛泽东并非出生于书香门第,对读书的酷爱,也并非从书斋式的学问研究出发,而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早年的毛泽东,承继了中国知识分子读书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品德。当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便自然而然地将读书运用到救国、治国,治理天下的革命实践当中。读书,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时期,为了锻炼毅力,在街头读书,以求闹中取静;战争时期,生活在最艰苦、最紧张的环境中依然没有放弃读书,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对书籍爱护有加。因形势所迫,有时不得不放弃所有书籍,每逢此时,他都十分伤心。他的大部分藏书,特别是他有过批注的书,几经辗转,历尽艰辛,最终搬到了北京。解放后,他将卧床一半的位置留给了书,为的是能够更便利地取书、读书,真正是以书为伴。当中毛主席讲的“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一句话让我震撼,确实毛主席就是这样做的。
主席最后一次看书是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五时五十分,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毛主席向世人诠释了伟人对知识的尊重与热爱,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令人感动,令人钦佩。从主席书边记录的“初读”“二读”等字样来看,读书应有所侧重在自己的兴趣领域必须要反复读,反复理解,一遍过,作者很多思想无法做到细发现,深挖掘。在毛泽东学英语部分,我深深被主席的那种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所感动,很难想象一代伟人竟是如此如此的酷爱学习,彻底改变了我对外语的看法,我有个想法——让学英语的青少年第一课先认识毛主席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在这样的榜样面前,对现在的学习状态我只能感到汗颜。
岁月如梳,一眨眼的功夫,我已大学毕业,再也不是昔日的无忧小孩,身上的责任自然比以往又沉重了许多。对此我真的有点惘然。踏入岗位已有4个月了,想用知识来充实自己,从中汲取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知识。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来!我们一起加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