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陈建辉    2013年2月5日    来源:惠安县医院团支部
 【字体: 关闭】 

我不懂佛学,一页页翻阅,发现这本书中能令人凝神思索的段落很多。一点小改变,便是向冲淡平和迈进的一步。人类的所有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与我们基本的、证悟的自性结合。“国王”派遣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黑暗的国度,其任务就是证悟和体现我们的真实存有。也就是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呀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我想,这特定的事,就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说的“每个人的天命”。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或者恐惧避之唯恐不及,或者坦然直到最后一刻,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都认为死亡是终点,是戛然而止的无尽黑夜,于是肆无忌惮不计长远拼命掠夺、沉浸于物质、只管眼下。

索甲仁波切把生与死——我们最关切的问题,通过藏传佛教的生死观诠释出来,让我们因此对生与死的观念耳目一新。生无可畏,死无可惧,人活在世上,当尽我们的智慧去深刻领会人生的意义,活得有价值,死的心中宁静。我们相信轮回也好,不相信轮回也好,但生和死,都是我们不能逃避的,既然不能逃避,就不如认真去面对。对生的渴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对死的恐惧,也是人的本性的体现。当我们已非常清楚生命将离我们而去的时限,徒做无谓的延长已没有任何意义时,当以此书为借鉴,对自己对亲人,采取一种适当的方式,让生命的最后时刻,心灵得到人生最大的宁静。

轮回和来世是很有趣的概念。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标志,显示生活在不同时间的两个生命是同一生命的两世。如果在来生对此生失去了记忆,我还是我吗?凭什么说是?因果报应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我在这一世的行为却莫名奇妙影响了我死后出生的某个生命的命运,或者以前某个生命的行为影响了我现在的遭遇?如果下一世的我完全失去对现世的记忆,那我现在所作所为有必要为下一世的我多考虑吗?

我从《西藏生死书》得到的启示是:死是又一次生的开始,人们不妨探索来生的可能性。转世轮回姑且不论,这种对于生死的看法,无疑会令人多一些积极与通透。并非人死即如灯灭,不必厌世消极。对于众多没有信仰的现代人,这种想法不失为一剂良药。不是宗教令信徒产生的那种敬畏之心,却足以产生同样良好的效果。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