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看似一去不复返,亦却轮回万载;人生亦是如此,看朝似东升西落,却引不同于其中,每一天的忙碌和淡雅,再稍加些调味,品上一杯茶依旧别有风味在心中……
——题记
淡淡的清甜加悠悠的苦涩,敲引着心里模糊的那扇门窗;放下手中杯,随手打开书桌上的书——《培根随笔》,书签已静躺在最后一章。其引我谈世事之变迁,品其理与心。
其中有这么一段敲起我的思绪“虽说在毁灭性的洪水和地震中也有人逃生,但幸存者往往都是些无知无识的山民,他们不可能对过去作任何记载,结果就和无人幸存一样,所有往事都被湮没在遗忘之中”,遗忘是个可怕的家伙,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过在知识不能很大程度普及的时代,又能如何不被遗忘打败呢?但,这已是过去。时间将我们放在这个世纪同行,在小学我模糊记得大人们感叹着的六年义务教育,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亲身体验着九年义务教育。长大了,国家也进步了,越来越广的知识在向我们普及,但为什么有些人要将这样的学习的机会拒之门外呢?在他们世界没有正确的信仰、没有实质性的追求……过去,人们感叹学习机会的稀少;现在,为何要将机会丢弃?有人便会问:读书有啥用?
回忆带着问题思考。
闭上眼,遨游在读书笔记里,曾经好像摘抄了这么一句: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嘴角上扬:记忆带着我来到了接近中考之时,那时的我一开始很迷茫、笨重和压抑,后来老师送给我一本《读者》,我寻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每天读上几页将自己心灵放松,最后我的顾虑和紧张渐渐消失并且还超常发挥。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并慢慢地学会了读书。正如《培根随笔》所记“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着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其实,最终读书之用依然是无法用三言两语解答。只能说找一本爱自己的书,找一个适合的环境,静下心,品。
“有啥用啊?”现实将我从深深的回忆中拉回,睁开眼睛阳光依旧明媚。我微笑地告诉他找一本合适自己的书或是自己喜欢的书品读,这样答案自然就显现在你的心中。就像这一本《培根随笔》让我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且一去不返,而聪明人总是努力着眼于现实和将来的事情,所以对过去耿耿于怀者无非是在捉弄自己罢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让我懂得朋友在生活中重要地位;让我明白“守口如瓶既是策略又是品行”的处事方法等等。品书,其实有时也和品茶一样,一样地耐人寻味,一样地需要心境,一样地需要付出才有回报。
书,在我们的生活中亦师亦友。遇见了十字路口,像导师一样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碰见了困难摔倒,像朋友一样开导我们重新站起;看见了开心骄傲,像老师一样的提醒、想朋友一样的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