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站在21世纪看《论语》
何妙慧    2013年1月16日    来源:泉州华侨职校
 【字体: 关闭】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题记

《论语》是中华文化宝藏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幼年时父亲就赠于我。首次接触到这本书,我便认定它是可以让我一生受用的。

《论语》是孔子与其再传弟子的语录传集,是儒家经典之一。全书20篇,492章,语音精炼简洁,含义深刻。它的言论被世人流传谨记。内容以伦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为主,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甚是深远,当初父亲把书交给我的时候就告诉我“半部论语治天下”。

“德”在“知”之前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其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文学。”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要谨慎诚实,要博爱众人,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精力,在去学习《诗》《书》文献籍。”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儒家是特别强调孝道和德行的。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何以爱他人,爱国家?生活中亦是如此,多少年轻热血男儿怀有鸿图之志,一心只想干大事业,对长远的未来放眼,一但问起父母的喜好却支吾不清,此时那满腹的哲学理念有什么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他老人家就知道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某大学教授也曾说过,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学和思不能偏废

从上所述,修养德行甚是重要,但文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为政篇》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无知,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在学习当中,只有“学”与“思”二者相结合,才算得上真正的求知上进。当今社会里要做一个有学知的人,不单要懂得学习,还要懂得善于去思考。学习了而不去思考就会不知所措,因为我们在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难以挂钩,如果不思考,久而久之,就成了“书呆子”,只认书本,不知变通。照本宣科,往往失败。只有把学到的知识通过思考与实际结合起来,才算真正的有学问。

孔子的治国之学

《论语》中孔子在治国御民方面也有广谈。其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做事要严肃谨慎而信守诺言,节俭财用而爱惜官吏,役使百姓要不违农时。”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爱人民,施仁政的治国之道,这种思想是值得研究的。但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计划过出色的治国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其实在我看来,儒家的理论也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片面地强调“稳定,而不重视”发展。认为“发展”就会破坏“稳定”。其不然,如今我们身为发展中国家,在向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发展是根本。

总而言之,当一个人品德高尚,博学多识,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懂得仁政,那么他便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论语》中还有很多的学习方法和安邦治国的理论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旧的糟粕我们也要懂得剔除,接受新理论从而提高自己身修养。

(作者简介:何妙慧,女,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读书社社长,2011级财会3班学生)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