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伯万:新媒体搭把手安溪茶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5年7月30日 来源: 阅读16301次
“中国茶叶官方电子商务平台”、“点击左上角关注本微信,分享本文至朋友圈,即可获赠精美茶礼盒一份”……新媒体浪潮下,安溪茶的营销方式正在发生巨变。传统的茶产业正因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加入而变得不再传统,重焕生机。
传统的茶叶营销方式常见于实体营销。一方茶几,一台冰箱,几把凳子,一份等待,是对这种实体营销现实图景的写实呈现。即便算上茶商城,实质无非就是实体店的集合体,增加了关注度的同时,也在方寸之地点燃了同质化竞争,结果往往是徒增内耗,几家欢乐几家愁。
新媒体的崛起为沉闷的产品营销吹来了清新之风。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赫赫有名的安溪茶,正是抓住了新媒体浪潮,勇敢拥抱新型的营销方式,在茶营销中率先突围。
电商平台打开销路
从产业规模来看,安溪目前已有品牌茶企逾千家,注册企业数千家,是全国茶业之都。安溪茶商不但在生产环节成绩斐然,在营销方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2004年起,安溪茶商就开始利用QQ聊天群,试水小规模的网销。2008年始,安溪茶开始大规模拥抱新媒体,网店逐步登陆淘宝、天猫、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并成燎原之势。
2012年,安溪茶叶电子销售额达12亿元,全国排名第三;2013年,安溪茶叶电商交易额超15亿元,茶叶市场占有率达21.3%,跃居全国第一;2014年交易额超20亿元,继续占据茶叶电商高地。
以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为例,淘宝主营的天猫商城中,安溪茶网店已达到2000家左右;而淘宝第三方店铺中,安溪铁观音店铺就17000多家,其中不乏销售额达到千万级别的商家。
2009年,来自安溪的90后王思仪小试牛刀,将茶叶店开到了淘宝上。几年后,他的年度销售额已有数千万元。“和传统销售相比,我们省去了采购商、批发商、经销商等关卡,成本降低,价格自然就有优势”,王思仪这样总结自己的营销“秘诀”。
除淘宝外,国内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是安溪茶的主要营销阵地。据2014年数据显示,已有近百家安溪茶叶电商入驻京东商城,八马茶业、祺彤香、中闽弘泰等茶商都与京东合作。据八马茶业副总经理林荣溪介绍,入驻京东三年内,业绩增长上呈现出数倍速度的态势。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广阔的销售渠道、高端的消费群体及日益完善的物流体系,与安溪充足的茶叶货源,可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安溪县电商协会会长郝健佐对此信心满满,认为今后各大线上平台将会出现更多“安溪品牌”。
微信公号做大品牌
除了“大而全”的电商平台外,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小而精”的微信也成为了安溪茶商的营销选择。据郝建佐介绍,安溪县茶叶电商有1万多家,其中超过一半注册了微信平台公众号。这些茶商通过微信发布产品信息,与受众进行互动,吸引粉丝关注,并激发粉丝的购买行为,将其转化为顾客,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微营销”区别于过去地毯式的营销方式,主要注重粉丝质量的高低,注重粉丝的忠诚度,即其对产品的认可,由此推动营销的开展。祺彤香茶业公司负责人苏清阳就认为,自媒体细分并吸引特定人群的能力强,只吸收那些志趣相投的茶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中心主任沈广则认为,谁拥有更多粉丝数量,谁就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谁的粉丝越忠诚,谁的产品存活时间就越长,品牌就越有发展动力。
当然,要从粉丝身上获益,就要花心思经营。为此,不同的茶商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华祥苑官方微信直播了春茶的采制现场,粉丝由此可以即时了解每个批次春茶的生产状况,包括天气状况及专家评定结果等信息,直接增强了粉丝对产品和商家的信任度。
八马茶业董事长助理万晖榕开始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文章,传递企业文化,并在后台一对一回答粉丝提问。半年内,订阅的粉丝数增至了数万人。更多的茶商则是在官方微信上高频推出优惠举措,以此回馈粉丝,保持互动热度。
当然,不少茶商的“微营销”过于急功近利、粗暴泛滥,以至于收获寥寥。对此,郝建佐认为,茶商应将微信作为品牌根据地,而不是销售集中地,才能将普通粉丝转化为忠实粉丝,进而成为忠实客户。业内人士也支持了这种观点,认为做好“微营销”,关键在于做好社群建设和品牌营销,让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升级换代,使用户对产品和品牌产生忠诚度,间接拉动产品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