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永春县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4年1月15日  来源:  阅读9058次

     岵山古厝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也称福兴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是著名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建于1942年,历时4年完成。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厝组成,共有22间房间,6间厅堂,5个天井。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木结构,悬山顶。整座建筑是由业主精心挑选材料,聘请各地能工巧匠精雕细作而成。该建筑物所饰精美木雕、石雕、泥雕出自参与建造“中山陵”的师傅之手,做工之精细,为闽中闽南地区所罕见。其间的辉绿岩、花岗岩石雕,樟木、桧木雕,砖雕和泥塑,刻划出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书法绘画更显大家气派,近代著名画家李霞,书法家、诗人、末代举人郑翘松和著名瓷画家陈尧民等都在此留下了墨迹和画卷。整座建筑的装饰集中反应了地域文化与印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华侨文化在建筑、装饰艺术上的碰撞和融合,是民国后期闽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作。
     这些保存完好的精美建筑装饰,小中见大地反应了闽南地区多层次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所包含的历史价值、人文内涵、艺术美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见证。

    东关桥(宋朝廊桥)

  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东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距今已经将近900多年,每个朝代都有修整,现存的这座木桥是清朝时期重新修复的。虽经多次重修,但仍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桥梁建筑的特点,是闽南绝无仅有长廊屋盖梁的桥梁,全长85米,宽5米,木石混合结构,四个桥墩,五个桥孔。船形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特实属罕见。桥墩是由大块的石头干砌而成,不用一丝一毫的钢筋水泥,桥墩下面还压着一层大松木,古称“睡木沉基”,在冬天枯水期水位降低的时候,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能清楚地看见桥墩下面压着的松木,整座桥梁的重量就压在这个水下松木上。松木历经千年不烂,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墩上再用巨大的石头叠垒三层,用来架设大梁。每个桥孔用22根分上下两层辅设的特大杉木作梁,梁以上部分全部都是木结构,桥面上还盖有屋顶,就像装有顶棚的人行天桥一样,有桥屋26间,木架砖墙、青瓦屋顶。木梁桥上造桥屋,既可供远行的人们借此歇脚避雨,又有增强桥梁的稳定性,阻止雨水直接渗入导致木梁腐烂,还能给山水之间增添无限画意,收到实用、坚固、美观的效果。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永春桃溪老醋

    永春老醋选用优质糯米、红曲、芝麻、白糖为原料,按一定配方精心酿制,其酿造技术独特。醋色棕黑,强酸不涩,酸而微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且久藏不腐。同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山西老陈醋齐名媲美。“桃溪牌”是永春第一家规模生产的永春老醋,建厂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酿造工艺更是传承千年之久。
  窖藏1953系列是采用陶质醋缸,在恒温恒湿的窖藏环境中按照传统工艺生产的永春老醋。先后经历糯米蒸煮、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培菌、陈酿等五大过程,工序五十多道。采取不同年份的发酵缸逐年交替分割取醋的方法,使醋酸菌充分培养。还加入炒熟的芝麻增香,陈酿越久味道愈佳,乃醋中精品。整个过程至少耗时三年以上。传统酿醋师傅精心制作和陈酿,才造就了永春老醋优良的品质。

 

     文庙、纸织画、漆篮、永春佛手等本地特色文化

     永春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县城中部),亦称孔庙、学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是学子讲读及应考的地方。最初建在东渡(东岳)桥西,继迁知政桥北和白马山之南,历经宋、元、明七次迁址,到明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以后,才迁至城中部现址固定下来。永春文庙经过三十二次的重建、增修和扩建。现存的大殿一组古建筑,是清代乾隆年间建成并经多次整修的。从永春文庙的悠久历史可以看出永春人尊学重教的优良传统。
    
     闽南山区永春有品种繁多的竹林,是古人制作各种器具的主要资源。受民间竹编的启示,经过宫廷艺人与织布女合作,终于在唐朝出现了纸织画的雏形。永春纸织画是永春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始于盛唐,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由于制作艰难,几度兴衰,临濒失传。历史上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和四川竹帘画被称为“中国四大家织”。
    
     漆篮产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乡,原材料是竹子,将竹子或切片或切统一细条,片可做柄,细条用来编织篮子。漆篮规格不一,小的如同一个汉堡大小,主要是结婚嫁妆里用来放饰物的,大的基本上是节日如社火时用来装祭祀品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观赏价值。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永春佛手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大羽村永春白鹤拳文化史馆

  永春白鹤拳又名永春拳,清康熙年间由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所创。该拳法历经三百余年,拳如鹤起,飞跨海峡,亮翅东瀛,传播星马,鸣啸香江,饮誉海内外,并衍化出福州鹤拳、日本空手道和广东咏春拳。如今,在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永春白鹤拳的拳馆和传人。“永春白鹤拳”是“咏春白鹤拳”的始祖,目前在广东和香港等地流行的是后者。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收集和整理永春白鹤拳史料书稿,2007年耗资二百多万元人民币建成“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史馆位于拳风盛行的福建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这里风光秀丽,视野开阔。史馆占地十亩,主体建筑面积五百二十平方米,演武场等附属工程一千八百平方米。馆内展览分为“白鹤凌空、英豪辈出”、“五祖独尊、四海薪传”、“飞越国门、维扬寰宇”、“继往开来、再铸辉煌”四个单元,用众多的珍贵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永春白鹤拳从创立到衍化、传播的历程。


    兴隆香业

  福建兴隆香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永春县达埔兴隆制香厂。本公司位于著名的侨乡--永春县达埔镇汉口村。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怡人。“兴隆”神香系林挺明神香系列精华产品,该神香采用天然的环保科学配方研制而成,其最大特点是能达到消毒,净化和清新空气,是二十一世纪无细菌的、可以大量用于居家及公共场所的天然驱污灭菌和净化环境的神香。 “兴隆”牌神香系列品类齐全,形态各异,品味高雅。有檀香、玫瑰、茉莉、雪梨、龙涎等香型;有塔香、盘香、中药香、棒香、香塔等,规格齐全;有浓香型和清香型,还有微烟和无烟两种,各型各味,十分珍贵。“兴隆”牌系列神香,经商标注册,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和认证,已成为兴隆香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的倍受法律保护的专利产品,倍受海内外广大用户所青睐。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