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安溪县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4年1月15日  来源:  阅读7610次


    中国茶都
  
  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于一体的茶业新都市。开业多年来,茶都规模不断扩大,配套逐步完善,市场品位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对安溪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优越的环境造就了市场的独特风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如今的茶都环境优美,景色壮观,不仅依山傍水,而且大型建筑群由多位著名设计师评审,既显欧式气派又具侨乡风格。庭院、回廊、花草、雕塑布局井井有条,一座座独立的四合大院连成一体,面积大小相间,为各种茶事贸易及茶文化活动创造了理想的空间,也成为茶农、茶商安居乐业的理想宝地。 

    岐山魏荫名茶
  
  魏荫名茶园为福建省工业旅游景点示范基地,是一家集铁观音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品牌建设,加盟运营,以及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总部设在安溪城东工业开发区,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下属有茶园3000余亩,铁观音科研所、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铁观音文化园(铁观音茶史馆、铁观音文化广场)、铁观音生产加工厂、汕头市天龙名茶发展有限公司等实体。
  魏荫名茶拥有深厚的根脉和文脉传承;拥有1000多亩的绿色生产基地;拥有加工厂以及成套先进的乌龙茶初制与精制设备;拥有遍布全国的商业通路营销模式;拥有全国电话营销中心和网络营销新模式;拥有中国铁观音母树保护区;拥有中国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科研攻关项目和5500㎡的综合科研大楼。公司创办者是铁观音始祖魏荫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先生。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坚守自然、生态、环保、健康的生产准则,秉承传统,加以科技创新,争创百年品质。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之一、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清水祖师信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清水岩及“帝”字形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岩寺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原名张岩山,因岩上岩石壁立、泉水清洌,风景秀丽,于元祐七年(1093)改名为清水岩。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寺重建、扩建、重修达二十多次,规模渐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颇为兴盛。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廿六年(1761)修建,一切遗迹均系元、明、清构筑,体式基本保持原貌。岩宇四周现存历代文物古迹66处,其中宋代29处,元代2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恢复的23处。奇观异景点缀其间,其中宋代文物《岩图》碑,堪称举世无双的文物瑰宝,弥足珍贵。
  近千年的香火传承,使清水祖师信仰誉满海内外,远近各地纷纷塑像立庙,分炉建寺,争相崇奉。如今,清水岩分炉遍布东南亚、台湾及世界各地,仅台湾就有清水祖师寺庙将近300多座,信众近千万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居台湾岛众庙宇之前列。每年到清水岩祖殿进香拜谒、寻根览胜的台胞和侨胞数以万计。

  
    蓬莱镇鹤前村半岭亭生态茶园
  
  蓬莱镇鹤前村半岭亭,依托清水岩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为本,绿色富民”的发展理念,结合坡地茶园水土流失治理,创新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对半岭亭300亩茶园全面实施“树+草+肥+水+路”和无公害清洁化生产的“5+1”技术模式。“树”即在茶园顶部、道路两旁、周边和茶园空地合理种植香椿、荔枝、油柿等树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草”即在茶园田埂上种植黄花菜,做好梯壁留草,在梯壁裸露处种草,严禁使用除草剂,以割草代替除草,防止茶园水土流失;“肥”即在未封行的茶园行间套种大豆、豌豆等豆科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茶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水”即加固加高茶园田埂,在茶园内侧开挖“竹节沟”,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在茶园中建设蓄水池1800立方米,配套建设自动喷灌设施;“路”即建设茶园机耕路、作业行道和生态茶园观光小路15公里。无公害生产,实施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使用诱虫杀虫黄板和太阳能杀虫灯。增施有机肥料。提高茶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生态茶园建设改善了茶园小气候,增加了生物多样性,达到茶园生态环境优化,茶叶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促进了科学发展。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