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创新团建工作 提升青年服务
    2013年3月15日    来源:
 【字体: 关闭】 

案例背景:

  湖滨街道根据延伸提升“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求,深化党建带团建,以“更好地跟党走、更快地增才干、更多地作奉献”为总体目标,围绕“三好”要求,落实“五化”措施,延伸拓展OPR机制,以建立一套街道团工委领导下的工作推动方法为机制,进一步提升团建科学化水平。

关 键 词:

  项目带动  “153”工作机制

 

  一、确定一个目标,争创一流组织

街道团的工作围绕“创佳建强争一流”的目标,立足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需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基层团建创新工作,并形成“团建创新”、“志愿服务”、“文娱活动”三大项目工作,不断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借助基层党组织阵地,因地制宜地推进基层团组织阵地建设。

  二、推行五项措施,争创一流队伍

  1.党建带动,优化环境。湖滨街道团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围绕经济抓团建,服务青年促团建”的方针,联合街道党工委下发进一步改进共青团工作、党建带团建等文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中,分解任务,量化指标,并经常督促检查,年终进行考核,形成党团齐抓共管的格局。着力解决街道团工委及社区团支部干部的问题,整建街道各级团组织,落实社区团支部书记的报酬,强化了“第一责任人”意识,不断探索团建工作创新机制。
  2.健全组织,配强班子。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组织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团组织服务和联系青年,有利于健全团的组织管理和系统领导”的原则,以社区团组织班子建设为重点,深入到各社区考察团委书记人选,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青年信任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团组织,将团支部书记的年龄控制在28岁以下,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干部队伍建设和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力推动团干队伍年轻化,保证战斗力。
  3.壮大队伍,增强活力。一是加大团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把团干部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列入干部教育规划,选送优秀团干部参加市团干部培训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定期对社区团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并注重把科技培训列入团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使每个社区团干部均掌握1门以上实用科学技术。街道党工委举办的党员干部培训班,也坚持安排团干部参加,实现了团干部教育培训与党员干部培训同步进行。二是加大团员发展和“推优”力度。团组织坚持“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新团员,向一切先进青年敞开团的大门”的方针,放手发展非公企业、社区中的青年,让广大青年都能够进入团的组织受教育、长才干。
  4.建章立制,有效运转。结合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团组织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了街道团工委、社区团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团员证、团课、团员发展、“推优”工作、团组织活动、三会一课等多项制度,保证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5.项目带动,促进发展。围绕“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两大项目,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团员作奉献。组织团员青年广泛参与以公益服务为主,法律法规宣传、文明新风倡导为辅的志愿工作。稳步拓展服务阵地,不断丰富省级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工作内容。整合社区资源,引导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志愿互助服务团四支服务团队开展工作。

  三、主抓三项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1.团建创新项目。街道团工委在有条件、有需求、有能力的企业中开展团建工作,以企业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组织配干部;在没有条件建团的企业,尝试打破单位限制,以青年聚集特点建立大团委组织,以“兴趣小组”、“商贸市场联合商家”形式建立团组织,同时积极推进“居居联建”、“校居联建”、“居企联建”多向联建机制,进一步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
  2.志愿服务项目。一是服务社会。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弘扬文明新风,形成公益服务为主,法律法规宣传、文明新风倡导为辅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做好志愿者信息登记工作,有效整合志愿者资源,积极吸纳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热心志愿者工作的各界人士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引导街道志愿者紧紧围绕街道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义务服务活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辖区范围内的大型义务保洁活动,助力石狮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二是服务青年。借助省级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平台,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团、青少年维权服务团、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志愿互助服务团等四支服务团队,定期定点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就业创业指导、志愿互助等服务。整合社区资源,逐步完善各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工作。不断完善玉湖青年中心建设,落实场地和人员,加强物质保障,使中心成为凝聚青年的有效阵地,成为青年集中活动、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
  3.文娱活动项目。以丰富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组织各基层团干联合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青春气息的广场文化节、青年家庭才艺大赛、元宵节文艺活动等,吸引了青年的积极参与;引导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提高非公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激发非公企业青年员工的工作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引导辖区单位和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促进相互交流,提高团组织的活力,增强团组织在青年中的吸引力。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