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细信息
服务青年作奉献 整合资源创佳绩
    2013年3月15日    来源:
 【字体: 关闭】 

案例背景:

  北城区域团建联席会成立于2010年4月。联席会最初的成员单位有闽台缘博物馆、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市司法局、省水利水电工程公司、高速公路泉州管理处、泉州信息学院、泉州高级技工学校、福建经贸学校、泉州电子科技学校、北峰中学、泉州剑影武术学校、北峰社区、拒洪社区、北峰街道团工委、丰泽团区委等16个单位,各个成员单位都能够在区域团建联席会中各尽所能,秉着为青年、为群众服务的目标,大家走到了一起。通过完善的机制,充分整合北峰街道辖区内各单位的各种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团建联席会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 键 词:

  区域团建联席会 整合资源

 

  一、工作制度立体化

  2010年4月北城区域团委成立以来,我们每季度组织一次群体会员大会,研究讨论本区域团建联席会前一季度的工作总结,对于工作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与市、区团委联系,取得支持。同时,重点发挥好大中专青年志愿者这支强大的力量,做好志愿者这个品牌,真正把区域团建联席会作为一种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区域团建联席会对志愿服务适时指导、组织,要开展怎么样的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参加的对象、我们现有的各个单位的资源等等,力求心中有数、运作自如。此外,注重建立横向联系制度,实现与社会单位的长期合作,紧抓共青团工作与社会其他单位工作的结合点,先后与区老年大学、区文体局、区文化和辖区各种培训中心、企业团队、非公团组织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为争取党委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还实现了与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的有效对接,主动与社区各项青少年事务归口部门联系,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安全文明、生育文明、廉政文化、维护稳定等方面争取部门力量,进行有效对接,扩大社会参与,切实协助社区管理好青少年事务。

  二、主题活动常态化

  2010年4月,我们开展了为北峰社区居民服务的义务活动,活动热闹,氛围良好,深受群众欢迎;2010年7月,我们组织了区域的青年志愿者爬清源山比赛,比赛增进了年轻人的了解,活动气氛活跃;2011年,由福建电力职业学院团委与北峰社区联席,帮助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活动受到广大居民的赞赏;2011年,由北峰街道团工委与福建电力职业学院共同资助群群石社区陈晶晶、陈煌明两个留守儿童,还帮他们进行课外辅导;2011年,街道团工委和福建电力职业学院团委在泉州一鸣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义务辅导外来工子女的站点,活动深受社区外来工青年的广泛支持和感谢;2012年9与17日,所有成员单位在闽台缘举行一场计生宣传晚会,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队伍建设科学化

  我们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员队伍”,及时获取有效的资源信息;利用社区“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参与组建的社区治安巡逻队、反扒队、义务消防队、计生队、楼栋守护队和治安网络信息员,迅速摸清了辖区居民、流动人口及其社会关系;掌握了一大批专家教授、企业老总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信息,建立了辖区人才储备库;在专家、学者返乡或探亲时邀请他们为社区开展义诊、举行讲座或与青年座谈,服务社区居民。

  四、党团建设一体化

  各级团组织挑选优秀青年担任团干部,推荐优秀青年入党,例会听取团支部工作汇报,帮助出谋划策。加强党员与青年的沟通交流,实现思想上带动,增强了青年的归属感,夯实了党在青年群众中的基础。同时,建立党团联席会,工作上互通有无,挖掘社区党团工作的结合点、社区事务与青年事务的结合点、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的结合点,帮助开拓思路,确立符合社区实际的特色项目。此外,各级党组织支持建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志愿者服务站、社区青少年学校、社区青少年事务综合服务平台、巧手就业创业基地等多个有形阵地,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活动,用足用活团属阵地以回馈和服务社区。

县县上网
专题链接
              

2010@-共青团泉州市委版权所有
地址:泉州市东海行政中心交通科研楼四层 电话:0595-22199721 E-mail:qz22199721@163.com
备案号:闽ICP备08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