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景点串出泉州多元文化
发布时间:2014年1月21日 来源: 阅读14881次
2014年1月20日,以“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寻根之旅”主题,首届海峡两岸高校大学生记者挑战赛进入第三天,在一天的行程里,同学们参观了老君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少林寺、泉州历史博物馆、锦绣庄民间艺术园几个景点,还观看了少林武术表演,晚餐时在锦绣庄还欣赏了南音、提线木偶这独具闽南特色的艺术表演。行程结束后,学生纷纷惊叹泉州文化之丰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绝伦,深化了学生们对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的认识。三天的行程不仅让同学们饱览了泉州景观,同时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彼此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通过两天实践活动,参加大学生记者挑战赛的同学对泉州有了大致认识,对“记者”工作也有了些实践“经验”。今天的参观途中,每到一个景点,同学们都很积极,每到一处便找人了解情况,涉及的问题不但专业,也很到位。在采访泉州海交馆解说员黄皓婧时,不但谈到了怎样做好文化的推广宣传、让文化常态化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还问到创新文化与文化全方位保护之间是否有矛盾、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表现出一名记者专业的“素养”。
来自台湾政治大学法律专业三年级学生章凯闳同学“记者本色”表现突出。小章虽然是学法律专业的,但在学校是一名校园记者,所以有着采访的经验,每到一个景点,他很快就能发现自己需要的采访对象,采访的问题也是随口便来,并且问题特别多。带队老师陈美婧也说,章凯闳特别爱学习,求知欲强,“昨天晚上研究到凌晨三点……”章凯闳同学也很享受这样的采访,他说每个景点,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他愿意从这些故事去读懂泉州人。他在采访中就发现,大陆人的言论都很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也可以去评论。他觉得今天的行程特别丰富,有历史的,宗教的,民俗的,还包括一些产业,每一个景点相当有内涵,是可以让人通过自己眼睛去看见的文化,“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是名副其实的。”
来自贵州的华侨大学四年级学生宋居帅同学,虽然在泉州呆了快四年,但这一次是近距离全方位地接触泉州文化,让他大开眼界。他觉得今天的行程突出了泉州文化的特点即综合性。他认为,从老君岩、海交馆,到南少林、泉州历史博物馆和锦绣庄,每一个景点都很有特色,但是这些特色串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泉州独一无二的文化。
台湾带队老师宋威颖说,经过两天的摸索与磨合,今天同学们在采访时更熟练更投入。宋老师所带的小组学生基本都是非新闻专业的,他对学生的指导原则是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模式,“放给他们自己去做,希望他们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去新闻……”他建议同学们可以着重从文化保存、传统艺术等方面去呈现和聚焦泉州。他说,学生们已有各自分工,有的负责摄影,有的负责主编,有的负责采访,然后各自都完稿,再一起讨论。“昨天晚上学生们就讨论到零晨2点多,”他说,这是一次竞赛性的活动,学生们都很认真,他期待通过这种良性正面的竞争,可以发挥学生各种潜力。宋威颖老师还向我们透露一个秘密,他说,这次来泉州是来追本溯源的。宋老师本身是台南木偶戏剧团的副执行长,曾经学经贸专业的他在接触到木偶戏后,便产生了兴趣,从而喜欢上传统文化,现在他正着力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工作。他说台湾的木偶剧,比如布袋戏很受民众喜欢,加上现代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布袋戏。他知道泉州也是木偶剧的繁荣地,希望此行能与“同行”交流,为木偶剧的创新与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被本次活动的台湾大学生们“封”为团长的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理事长陈长风先生说,活动前三天开展得非常顺利。他说,在同学们眼里,泉州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台湾和大陆的“五缘”相通,但有些同学因没有真正接触还比较陌生,而存在的这些陌生或差异是好的,同学们正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地探访去了解泉州老百姓真正的生活。他强调这次文化寻根之旅活动与以住的观光不一样,最后同学们都要形成自己的作品参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同学们带着任务,聚焦泉州,更投入地真正去了解泉州。他肯定地说:“相信这些同学回到台湾后,一定会记住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