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泉委[2009]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泉州市青年就业创业
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团委、青联,泉州经济开发区团工委筹备组,市直省属各系统团委,大中专院校团委,市青联经济界委员,市青企协、青年商会会员,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精神,落实“海峡西岸青年创业行动”,服务我市产业、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走上就业创业之路,为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现就加强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青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而就业创业已经成为不少青年群体中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全面认清当前就业创业形势,积极推动青年积极参与就业创业实践,切实深化青年就业创业工程,帮助青年实现就业创业理想,营造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集中力量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当前共青团服务青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工作目标
以服务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为工作重点,以各县区、各大中专院校团组织为实施主体,以辅导基地、导师团为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青联组织、青年中心、青企协、青商会的作用,整合资源、高效运作、积极切入、有所作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优化的环境,大力营造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切实推动青年就业、鼓励青年创业,引导广大青年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工贸港口城市贡献力量。
三、工作措施
(一)典型引路,加强青年就业观和创业观的教育和引导。各级团组织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在企业家和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中深入挖掘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典型,通过在青年中的广泛宣传来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不断增强青年就业的创业的经验,同时,要就青年的就业预期、职业理想和创业经验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青年“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的理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全市青年就业和创业的整体水平。团市委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推广一批先进的就业创业典型,印制宣传书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提供借鉴。
(二)整合资源,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辅导基地。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拓展思路,可依托现有的青少年宫、“青年中心”、青商会企业、职业学校等各级共青团、青年组织现有的合适载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领域、不同专业的培训实践基地。在全市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广泛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辅导基地,为青年提供就业前见习实习等服务并直接服务青年就业;培育一批以青年企业家为主体的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有针对性对青年个体进行直接指导与服务。全市2009年计划建立100个辅导基地,开展选派优秀青年学生到企业挂职煅练,推荐高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就业创业前的见习实习。建立一支以青年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青年精英为主体的就业创业导师团,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结对帮扶活动”和“青年创业典型进高校”等活动,对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直接服务和指导。
(三)多方联动,拓展就业供需信息互动平台。要积极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各级团组织要对青企协、青商会会员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人才供需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依托在各级团组织、青商会、大中专院校、青年中心的网站、宣传阵地、交流材料等媒介,开辟用工供需专栏,并定期进行更新。组织青年职业经理人协会,团结全市广大职业经理人,积极引导协会在青年就业工作中发挥直接的服务工作。探索创建青年就业创业联盟,采取与电台、人才网站合作等各种方式,不断拓宽就业、用工信息搜集和发布渠道,达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突出重点,深入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要加大对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引导和宣传力度,针对性对青年就业创业中存在的观念问题开展咨询辅导,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积极鼓励青年应征入伍、走向基层,大力推进大中专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全面正确认识就业、认识创业。要积极开展青年企业家、青年职业经理人和青年创业者的三级培训工作,以典型宣传、报告会、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对青年的创业和再创业进行教育和引导。要进一步依托专业技能培训等载体,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优秀青年管理人才,强化对毕业生应试面试技巧等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综合素质。要根据当地集群产业状况,通过邀请青年农村致富典型和农业技术能手授课、实地操作讲解等方式,有针对开展对城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让参与培训的青年能迅速与企业实现对接,实现就业。
(五)外引内联,积极开展高校、农村青年的就业对接工作。要深入开展对青年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摸底,及时了解青年就业创业现状。引导和指导高校和各级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洽谈会,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畅通工程”、“共青团城乡互动联动工程”,组织发动青企协、青商会会员企业和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广大城镇农村待业青年积极参与到共青团组织和各级政府劳动、人事部门举行的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各级团组织要大力支持高校就业部门开展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与青年人才进行就业对接牵线搭桥。
(六)建立载体,大力开展服务青年创业工作。要组织和开展如“青年创业大赛”和“创业项目征集帮扶”等活动,积极引导帮助青年寻找适合的创业项目,协助解决青年创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要进一步发挥泉州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的作用,调动各级团组织,依托各类职业学校、青少年宫、乡镇农村青年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展“青年创业项目扶持对接活动”。要善于借助政府力量,善于主动沟通合作,认真研究地方党政有关部门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具体需求和各个环节找准具体有效的工作切入点,努力协调出台区域性促进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等扶持青年就业创业的新模式和渠道,建立“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共青团扶持”的青年创业服务框架,直接有效地服务青年创业。
(七)夯实基础,健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全市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按照共青团工作“全市一盘棋、全市一股劲”的精神,统筹城市和乡村、输出地和流入地、学校和企业及城市社区,充分发挥协调、支持、服务的作用,各级各行业团组织相互之间,建立健全促进区域间青年劳动力转移的合作机制,形成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合力。各级团组织在关注青年就业创业的同时,也要积极关心青年弱势群体就业创业工作,要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青年中心和广大青年企业家采取“一助一”结对帮扶等方式,为特困下岗失业人员、残障青年等青年特殊群体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积极宣传、介绍政府有关就业政策,增强其就业的信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团组织要积极争取有关党政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形成团组织全面发动和积极服务和工作态势,团市委专门成立了全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团委也要同时成立相应工作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和联络,周密部署,落实责任,提出2009年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任务与安排,于2009年2月28前提交团市委统战部。
(二)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各级团组织要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抓好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各条战线的工作特点,确定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的具体项目,使团的各项主题活动与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注意发现和帮助有创业意愿及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青年及时进行就业及创业指导,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组织、信息等帮助,特别是对创业青年的实际进展状况和发展势头,要切实跟踪了解,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将对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即时督促检查指导。
(三)及时总结,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根据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发展变化,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细心谋划,精心组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效果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案例和突出青年,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共青团泉州市委
2009年1月8日